美国环境自愿协议研究

来源 :中国法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thayus04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自愿协议是在公司、政府和/或非营利部门之间的并非立法所要求的协议,其目标在于改善环境质量或自然资源利用。企业、环境团体、规制机构乃至国会都在美国环境自愿协议中扮演着不同角色,这也使得这些协议可以依据主要目标、发起人、参与程序等分为不同的类别。环境自愿协议的基本内容包括环境要求、管理要求和遵从要求。参加协议的各方的利益通过完备的参与机制在协议文本中得到充分体现。我国的节能自愿协议从美国实践中可以获得良多启示。
其他文献
《冲突法中的政策与实用主义》一书是澳大利亚学者温考普和凯斯的著作,是第一部将法经济学引入冲突法这一重要法律领域的著作。本文旨在对这本书的一些思想做一个介绍,探讨在这本书中贯彻的以当事人利益为核心的研究立场、以实用主义方式运用经济学理论的研究模式以及本书的研究对当代政治哲学,特别是罗尔斯的正义论的关注与运用。
本文对知识产权诉讼专门化问题进行了探讨。在某种意义上,诉讼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专门化的历程,而知识产权诉讼的专门化是指针对知识产权争议的特点所作出的特别诉讼制度安排。为了应对知识产权争议专业性强的特点,国际社会存在两种诉讼模式:一种是普通法院、普通法官模式,即由审理普通民事案件的法院和法官审理知识产权案件,在诉讼中由法官聘请技术专家出具意见,或者由当事人向法官解释专业问题或向法官提供技术专家的意见;
我国刑事审判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适用宪法的案例。宪法在刑事审判中的适用功能是法律推理,适用范围是有关基本权利的冲突、限制与保护的问题。比较研究发现,适用宪法的美国刑事判例中,几乎都涉及到公民的基本权利或违宪审查问题。中美两国在宪法刑事司法适用上的不同实践,体现出两国在宪法文化与宪法文本上的差异,并突显我国法院对宪法主要功能的认识偏差。
传统的刑事司法体制下,国家独揽对犯罪的追诉权,忽视了作为直接受害人的权利:而且致力于追究犯罪人刑事责任的诉讼目的和以监禁刑为主的刑罚执行方式,也不利于犯罪人回归社会。刑事和解理论的产生恰恰平衡了这一矛盾,其价值蕴涵体现为对被害者与加害人的双重恢复,以此达到正义的恢复。而我国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刑事和解制度,国家、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的利益失衡非常严重。在法治化背景下,刑事和解制度的本土化能够充分保护
在法律制度的建立及其发展过程中,某个偶然事件就可能会起到重要作用,“流浪汉维权案”犹如“孙志刚案”可以推动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一次进步,其具有的典型性意义和基本价值是值得法官进行研究的。正文分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宜昌流浪汉维权案”简介。介绍本文研究的依托“宜昌流浪汉维权案”的案情和以和谐司法理念为指导审判该案的过程。第二部分为补充维权主体法律漏洞的紧迫性。首先对“流浪汉维权案”案情的相同点进行简要
建国初期,我国就有了检察机关公益诉讼的立法与实践,但是文革之后公益诉讼成为我国现行法律的盲点。与此不相适应的是,大量公益侵害事件层出不穷,给国家和社会造成无可估量的损失,公益诉讼必须尽快纳入立法格局。作为公益诉讼中的重要一环,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公诉人的地位应当尽快确立。公益诉讼的立法工作是理性的,赋予检察机关民事、行政公诉权也同样是个渐进的过程。要逐步完善相关立法,明确公益诉讼制度,重构检察机关公益
本文通过对能源变革的趋势和创新型国家战略的要求进行分析,凸显出能源领域发挥科学技术作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通过梳理我国能源法律制度中的“科技创新”条款,分析问题和原因,进而提出了建立基于创新型国家战略能源法律制度的基本思路和对策建议。
本文通过介绍我国发展核电的现实选择、基本情况与战略保障,分析我国核电领域立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阐述《核电管理条例》起草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起草进程,围绕(《核电管理条例》应当解决的核电投资多元化与控股股东准入、核电工程公司的培育和专业化发展、核电厂自主运营或专业化运营的资质、核电厂厂址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天然铀储备与核燃料供应保障、核电科技进步和核电装备自主化以及核电人才培养等重大问题,进行
能效标准制度是确定能源节约与浪费的尺度,是政府对节能实行管理和调控的有力措施,也是衡量用能单位是否达到节能的准则。本文在深入分析我国能效标准制度实施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完善我国能效标准制度的对策。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必将成为2009年整个国际社会的最重要的焦点之一,面对年底的哥本哈根谈判、以及越来越严峻的国际社会施加于中国对于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压力,中国已经无法回避地必须选择走低碳发展的道路,而与之相对应的碳排放限额交易市场制度已被证明是目前最有效的减排制度,也必将是今后中国低碳经济的必选模式。中国要开展碳交易制度,就必须解决法制基础,制度前提、制度管控和制度支持等几个关键的问题。本文将对此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