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型国家战略的能源法律制度研究

来源 :中国法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xinla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能源变革的趋势和创新型国家战略的要求进行分析,凸显出能源领域发挥科学技术作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通过梳理我国能源法律制度中的“科技创新”条款,分析问题和原因,进而提出了建立基于创新型国家战略能源法律制度的基本思路和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本文以美国反垄断实践为视角,对反垄断法域外管辖领域的单边自我约束方法进行了探讨。自上世纪70年代至今,因主要来自于其他国家的积极对抗,美国在围绕反垄断法的域外管辖问题上,形成一种反思的热潮。反思的主题是:过往美国根据Alcoa Case所主张的域外管辖权是否过于强势;为主张管辖,除考虑美国的管辖利益外是否也应考虑其他国家的管辖利益;礼让权衡在主张域外管辖问题上究竟占有何种地位;等等。伴随着对这些问
本文对冲突规范在竞争法域外适用中的作用及其特点进行了分析。目前各国在实现竞争法域外效力方面,基本上是采取了一种管辖权选择的方法。也就是通过片面地扩大本国管辖权范围,在取得管辖权的同时实现适用本国竞争法的目的。因此,各国在制定或修改本国的国际私法时往往单边确定自身的管辖权,同时适用本国竞争法规制国际垄断行为,这就可能导致适用法律上的武断性,在实践中也常常容易引起其他国家的对抗和抵制,造成国际间关系紧
本文对网络消费中的国际私法问题进行了探讨。网络消费的快速发展给国际私法带来了冲击和挑战。本文在分析欧盟、美国、海牙国际私法会议、OECD和WTO有关立法文件的基础上,从网络消费合同和网络消费侵权行为两个层面,探讨了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关于网络消费中的国际私法立法、管辖权和法律适用等国际私法问题,并指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国有关网络消费的国际私法立法和实践虽然千差万别,但已呈现出强劲的趋同化走势。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上侵权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况也日益增多,由于侵权人往往不易查找,因而,权利人通常将矛头指向网络服务提供商。当网络用户利用网络交易平台侵权他人知识产权,对于并不直接参与网络交易的平台服务商是否应当承担责任,学者的观点不一,法院的判决也大相径庭。那么,网络交易平台服务提供商是否要承担侵权责任?本文从我国的最新立法和司法实践出发,探讨了网络交易平台服务提供商的知识产权侵权责任。
《冲突法中的政策与实用主义》一书是澳大利亚学者温考普和凯斯的著作,是第一部将法经济学引入冲突法这一重要法律领域的著作。本文旨在对这本书的一些思想做一个介绍,探讨在这本书中贯彻的以当事人利益为核心的研究立场、以实用主义方式运用经济学理论的研究模式以及本书的研究对当代政治哲学,特别是罗尔斯的正义论的关注与运用。
本文对知识产权诉讼专门化问题进行了探讨。在某种意义上,诉讼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专门化的历程,而知识产权诉讼的专门化是指针对知识产权争议的特点所作出的特别诉讼制度安排。为了应对知识产权争议专业性强的特点,国际社会存在两种诉讼模式:一种是普通法院、普通法官模式,即由审理普通民事案件的法院和法官审理知识产权案件,在诉讼中由法官聘请技术专家出具意见,或者由当事人向法官解释专业问题或向法官提供技术专家的意见;
我国刑事审判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适用宪法的案例。宪法在刑事审判中的适用功能是法律推理,适用范围是有关基本权利的冲突、限制与保护的问题。比较研究发现,适用宪法的美国刑事判例中,几乎都涉及到公民的基本权利或违宪审查问题。中美两国在宪法刑事司法适用上的不同实践,体现出两国在宪法文化与宪法文本上的差异,并突显我国法院对宪法主要功能的认识偏差。
传统的刑事司法体制下,国家独揽对犯罪的追诉权,忽视了作为直接受害人的权利:而且致力于追究犯罪人刑事责任的诉讼目的和以监禁刑为主的刑罚执行方式,也不利于犯罪人回归社会。刑事和解理论的产生恰恰平衡了这一矛盾,其价值蕴涵体现为对被害者与加害人的双重恢复,以此达到正义的恢复。而我国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刑事和解制度,国家、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的利益失衡非常严重。在法治化背景下,刑事和解制度的本土化能够充分保护
在法律制度的建立及其发展过程中,某个偶然事件就可能会起到重要作用,“流浪汉维权案”犹如“孙志刚案”可以推动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一次进步,其具有的典型性意义和基本价值是值得法官进行研究的。正文分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宜昌流浪汉维权案”简介。介绍本文研究的依托“宜昌流浪汉维权案”的案情和以和谐司法理念为指导审判该案的过程。第二部分为补充维权主体法律漏洞的紧迫性。首先对“流浪汉维权案”案情的相同点进行简要
建国初期,我国就有了检察机关公益诉讼的立法与实践,但是文革之后公益诉讼成为我国现行法律的盲点。与此不相适应的是,大量公益侵害事件层出不穷,给国家和社会造成无可估量的损失,公益诉讼必须尽快纳入立法格局。作为公益诉讼中的重要一环,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公诉人的地位应当尽快确立。公益诉讼的立法工作是理性的,赋予检察机关民事、行政公诉权也同样是个渐进的过程。要逐步完善相关立法,明确公益诉讼制度,重构检察机关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