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语言知识内容”辨正

来源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ujia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知识内容”,在学术界有不同的理解,但是语文课程层面的语言知识内容,应该是对原有语言(言语)知识体系进行一定的吐故纳新、重组、改造、加工以及重新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知识形态。这种课程学意义上的语言知识形态既和学术意义的语言学知识形态有着天然的联系,又与其有着一定的分野和区别。
其他文献
@@1931年7月,紧接前两次对中央苏区的失败“围剿”,蒋介石发动第三次“围剿”。这次“围剿”,蒋介石亲自指挥,出动麾下强悍部队,表现出比前两次“围剿”远为认真的态度,事实上,这也是蒋介石和毛泽东双方在战场上的第一次真正交手。第三次“围剿”历时近三月,时间超过此前的两次“围剿”及后来的第四次“围剿”。双方对垒的结果,蒋介石深刻体会到中共和毛泽东的非同寻常,对“剿共”战争的艰巨性有了更加充分的切身认
会议
@@本文即利用遣批美国国务院有关云南政局的外交档案,辅以胡佛研究所最新开放之蒋介石日记,以及其他中,英文相关史料与出版品,对1949年国共内战晚期的云南政局,特别是卢汉寻求美国支持独立这一段过去被遗漏的历史事件,进行前因後果的探究。
会议
《岭东日报》是20世纪初广东东部地区地区最早创办和最重要的报纸之一,其中有许多与台湾有关的新闻、论说和通信。从《岭东日报》的相关记载,可以看出因《马关条约》割让给日本之后的台湾,在粤东地区文人和民众心目中的复杂的“形象”。当时中国的文人们对台湾的非常复杂的情感,一方面他们对这个被日本人拿走的地方,怀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屈辱和痛心交杂的情感,另一方面,对于这个岛上正在发生的社会变革,又抱有某种理解的态度
西南联合大学的战时从军运动,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献身抗战建国事业的一个缩影。目前,史学界对于教育界战时从军的研究,大多关注的是国民政府发动的“知识青年从军运动”,面对贯穿了整个抗日战争时期的从军活动,则尚鲜有涉及。本文以西南联合大学为对象,对这所战时高等学府在抗战初期、中期、后期的从军过程,做以相对完整的介绍。在此基础上,对不同阶段的从军意识、动员方式、服务特征等问题,进行必要的分析,以期通
@@笔者在10多年前研究近代中国国际收支时涉及当时黄金国际流动及黄金货币性问题,从而产生试将货币层次理论及广义货币概念运用于近代中国货币运动分析的想法。这10多年来因忙于其他工作,仅形成有关近代中国广义货币的初稿。韩毓海的《五百年来谁著史》一书问世后,不断有年轻学生问我有关明末清末货币供给及明清两代帝国衰亡关系问题,作为一名经济史专业教师应当答疑解惑,这促使我又查阅了16~19世纪相关资料和有关论
会议
@@日本纺织资本巨头通过在中国设厂向中国输出资本,是因应东亚市场环境发生如下变化而作的战略调整,即,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的一个时期,中国棉纺织业经过“黄金时期”取得了迅速发展;特别是在面向传统织布业的10至20支粗纱领域,中国机纱对日本机纱在成本、关税等方面的竞争力迅速提高。这个战略本来是出于应对中国棉织业的迅速发展和东亚市场的剧烈变化这样一种防御性动机,但日资纱厂在中国的出现引发了中国棉纺织业的
会议
@@不论是在传统社会,还是当代,粮食供需问题均是维系社会长治久安的永恒课题。就已有研究成果判断,远在隋唐时代,中国的粮食供需即已形成南北不均衡现象。修筑大运河,为的就是解决南粮北运问题。明清以来,又出现沿海与内陆之间粮食供需不均衡现象。王业键等撰《十八世纪中国粮食供需的考察》一文,按粮食盈缺状况,将清代内地(边陲未开发区除外)分为三类,即有余省份、不足省份和自给省份。有余省份包括内地安徽、江西、湖
会议
@@在中国城市史研究中,上海天津和汉口等东部沿岸城市,都有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却鲜有对西部内陆城市发展的深入研究。近年来学者开始关注抗日战争史和西部发展史的研究,战时重庆的发展更成为一个热点。本文借助前人这一研究的基础,探讨卢作孚(1893-1952)如何动员民生公司的力量建设重庆和促进北碚地区城市化发展的过程,进行考察,一方面探讨抗日战争如何促使民生实业公司的扩展,在卢作孚实业救国和社会改革的实践
会议
@@1944年2月3日,延安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第2版以《敌‘没收’沦陷区工厂》为题报道了日军强行“借用”江南水泥厂机器消息,报道称:“敌近以前线缺乏水泥,企图没收,唯在‘新政策,实施期中,乃以‘借用,名义向该厂接洽,并声称如不应允,即由国家(即汪伪)没收,以供军用。”解放日报这一报道非常及时准确。最近几年来,在研究南京大屠杀的过程中,南京沦陷初期江南水泥厂德国人昆德和丹麦入辛德贝格营救难民
会议
@@1937年4月,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部畏孔祥熙前往欧美各国进行园国事访问,时间长达半年之久,其间孔祥熙先后访问了英国、瑞士、意大利、法国、比利时、德国、捷克、美国等欧美主要国际,并与张伯伦、希特勒、墨索里尼、罗斯福等各国领袖会面。表面上看,他是以国民政府特使的民意参加英国乔治六世的加冕典礼,并顺道访问欧美各国,是抗战前夕中国政府争取西方援助的一次重要外交活动。正如孔祥熙在回国后的国民党五届眉五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