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共內戰晚期之雲南政局再思考

来源 :中国社科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enking348756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即利用遣批美国国务院有关云南政局的外交档案,辅以胡佛研究所最新开放之蒋介石日记,以及其他中,英文相关史料与出版品,对1949年国共内战晚期的云南政局,特别是卢汉寻求美国支持独立这一段过去被遗漏的历史事件,进行前因後果的探究。
其他文献
@@甲午一役,东邻小国日本大败“天朝上国”清朝,从此改变了隋唐以来日本师学尊崇中国的格局,开启了日本侵略中国的序幕。面对这场惨败,中国朝野谔然、惘然,不知所由。而在日本则是酝酿己久,且早已把清朝内瓤腐败、徒有空架的国情尽在掌握之中,故能鼓勇而一战,且一战而能胜。而这打探虚实、“掌握国情”的作业,主要是甲午战前来华的日本考察者承当的。
会议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作为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重要一员,为打败德日法西斯捍卫人类正义与世界和平,做出过重大的贡献。除了在抵抗日本侵略的亚太主战场,中国自始至终抗击了日本陆军的主力,确保了盟军在欧洲与太平洋的军事行动顺利进行而外,在二战的秘密战线上,中国的情报特工机构也曾做出过特殊的贡献。特别是在二战中两大事件——“珍珠港事件”和“德军攻苏”预报方面,中国情报机构曾猎获过日方重要情报,并通过重庆和
会议
台湾地位本不是一个问题,虽然存在意识形态上的对立,但海峡两岸都一直坚认台湾是中国固有领土的一部分,其地位早已为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所确认。杜鲁门借控诉美国侵台案企图将台湾问题国际化,借助联合国解决台湾问题。台湾力图反对美国将此案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讨论,但在苏美等操纵联合国的情形下,这个愿望很快落空,在此种状况下,台湾后退一步,希望联合国安理会只讨论美国侵台问题,而不要涉及台湾政治地位问题,更不希望联
@@中华民国1971年退出联合国,被视为外交上的最大挫折。从1961年联合国中国代表权案以重要问题的方式处理,就是联合美国共拒中共进入联合国,政策的目标仅在于维持现状,而非根本解决。实事上,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都坚持代表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这个问题就是零和竞赛,没有根本解决的方案。当国际间大多数国家承认中共政权对大陆的控制,而中华民国也不可能反攻大陆,联合国中国代表权的易位,只是时间的问题。蒋
会议
中苏结盟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由于缺乏信任,1944年中共和苏联都没有选择对方作为战后合作的伙伴;1945年毛泽东在党内宣布苏联是中共的朋友,却遭到斯大林的白眼:1946-48年苏共谨慎地援助中共建立起革命政权,但只限于中国北方地区;经过激烈的争论,并在毛泽东表示政治上的顺从后,斯大林决定支持中共夺取全国政权,以便保证苏联的利益;斯大林在中苏民族利益的冲撞中被迫做出重大让步,从而对毛泽东的忠诚和中
@@本文主旨,在于论述孙中山与其美国民间友人的交往情形。由于资料及篇幅限制,不可能包括全部孙氏美国民同友人,仅就其中曾对孙中山思想理论有所启发,革命行东有所赞助以及对孙氏志节行谊有所阐述之人士十余人,略作介轺。这只是一篇综合性研究报告,希望能得到中外同道友好的指教,俾能楠充匡正,使之更近于完备。
会议
本文专论辛亥革命后新政权致力于与旧社会余孽的斗争活动。这些旧社会余孽阻碍了国家的发展和进步。所以,在革命后第一个月就发布命令,禁止抽鸦片、缠足和蓄满族人的发辫,废除旧的称谓,转而采用格利哥里历法(公历)等等。辛亥革命之初,人们就开始重新评价旧社会的传统价值,并用新的人文思想来代替它们,致力于人的个性解放,把人们从封建生活方式中解救出来,为在中国确立新社会奠定了脆弱的基础。由于民族的固有属性及腐旧的
@@过去60年来,政治及学术观察者对蒋介石大起大落的一生做了一系列的观察及解释。这些解释大多持否定的态度,认为的失败远远大于他所取得的成就。
会议
@@笔者在本文中试图说明韩国是如何认识和研究20世纪的中国的。可是笔者以前已经向日本读者发表过类似的论文,这里只能把焦点集中在从那以后韩国学术界的最新动向上。而且,本文还要将中国现代史研究的轨迹上溯到殖民地时代,不仅注意到大学这一制度内部,而且关注到大学制度之外知识的生产和流通,并分析两者的相互作用。
会议
@@1931年7月,紧接前两次对中央苏区的失败“围剿”,蒋介石发动第三次“围剿”。这次“围剿”,蒋介石亲自指挥,出动麾下强悍部队,表现出比前两次“围剿”远为认真的态度,事实上,这也是蒋介石和毛泽东双方在战场上的第一次真正交手。第三次“围剿”历时近三月,时间超过此前的两次“围剿”及后来的第四次“围剿”。双方对垒的结果,蒋介石深刻体会到中共和毛泽东的非同寻常,对“剿共”战争的艰巨性有了更加充分的切身认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