芩连外用中药制剂治疗痤疮临床试验研究

来源 :第四届中韩皮肤病会议、第二届中英皮肤病会议暨2004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diou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验主要针对痤疮患者,采用纯中药成分(黄芩、黄连等).通过临床对照试验检测皮肤生理指标(角质层含水量、皮脂量、pH值)及视频显微镜照相分析.两组总共58例,观察时间8周.临床疗效:1组28例,显效13例,有效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基愈+显效+有效)75.0%;炎性皮损显效14例,有效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5.0%;非炎性皮损基愈1例,显效5例,有效1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1.43%.2组30例,显效7例,有效1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基愈+显效+有效)66.66%;炎性皮损基愈5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58.33%;非炎性皮损基愈1例,显效5例,有效1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66.67%.两组分别进行总体疗效、炎症性皮损、非炎症性皮疹统统计分析比较,结果3项P值均大于0.05,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生理指标检测结果:1组治疗前后皮肤水分平均增加2.36,P值<0.05,有显著性差异,油脂平均减少6.01,P值<0.05,有显著性差异,pH值增加0.23,P值<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2组治疗前后皮肤水分平均增加2.258,P值<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油脂平均减少8.54,P值<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H值增加0.56,P值>0.05,无差异显著性.患者疗效评价:1组很好13例、好4例、一般10例、差1例;2组很好13例、好6例、一般7例、差4例.见表1.总体结果显示出中药与对照组相比具有基本相同的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测定CXC型趋化因子受体CXCR2 mRNA在银屑病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弄清该受体在银屑病患者中的病理生理状态,探讨其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作用.方法:应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了33例进行期斑块型银屑病患者治疗前皮损部位、皮损周围外观正常皮肤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单一核细胞及其中16例治疗后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单一核细胞中CXCR2 mRNA的表达水平,并设30例健康人为对照
随着中西医结合四十年的发展,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出现一支生机勃勃的中西医结合队伍,成立了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学会,向国内发行《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及专业书籍和著作;更新了医疗观念,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可谓成绩斐然,硕果累累.但也存在中医和西医结合的误区.今后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的发展模式,将完善以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的教育模式,创建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新的教育模式.运用循证医学方法研究将
目的:观察一种新的喜树碱类化合物—喜树异碱对角质形成细胞colo-16的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的方法.方法:MTT法检测喜树异碱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有效浓度范围.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喜树异碱对colo-16细胞周期的影响及诱导凋亡的作用.Annexin V-PI法测定量检测细胞早期凋亡情况.结果:喜树异碱在试验浓度内对colo-16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将其阻滞于S期并诱导其凋亡,并表现出一定
试验主要针对日常生活用品,具体包括油状卸妆剂、洁面香皂、调理水、膏霜等剂型,采用纯中药成分(地黄、当归、桃仁、薏苡仁等).通过临床试验检测皮肤生理指标(经皮水分蒸散量、角质层含水量、皮脂量)及视频显微镜照相分析,总体显示出对皮肤的粗糙状况有良好的改善效果.受试者自我评价有较高的满意度.
目的:了解男女性黄褐斑患者发病因素之间的区别.方法:通过预先设计好的调查表,对黄褐斑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同时进行相关的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共调查了348例患者,男性54人,女性2N人;其中20至30岁、30至40岁之间发病人数以及其临床分型,男女之间差异显著(P<0.05).男女患者发病之间比较,在紫外线照射、家族遗传史、化妆品过敏、内脏疾病以及精神紧张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
试验主要针对痤疮患者,采用凝血酸外用剂用于寻常型痤疮的临床功效、皮肤生理量化指标和安全性观察.通过临床对照试验检测皮肤生理指标(角质层含水量、皮脂量、pH值)及视频显微镜照相分析.总共40例,观察时间8周.总体基愈3例,显效12例,有效2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基愈+显效)37.5%.其中,非炎性皮损基愈2例,显效17例,有效1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42.5%;炎性皮损基愈5例,显效10例,有
目的:通过研究中药对小鼠黑素细胞系Mel-ab及Mel-a黑素生成的影响,筛查有减少黑素生成作用的中药.方法:药物处理Mel-ab细胞后分别进行黑素含量和细胞生存率的测定.选取的中药在Mel-a及Mel-a与鼠角质形成细胞系SP-1共培养进行进一步验证.熊果苷作为阳性对照.结果:川芎、威灵仙、桂枝、麦冬、白果、篙本、红花、白苏叶的醇提物,五倍子的水提物在细胞培养水平对黑素生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强于
目的:①探讨寻常痤疮的免疫学发病机制以及蛇丹方对寻常痤疮湿热痰瘀结聚型的治疗效果和对患者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②寻常痤疮患者的易感因素的分析.方法:本课题临床研究采用①开放研究方法对蛇丹方进行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观察,和蛇丹方治疗前后对免疫的调节作用,并进行患者与正常人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的比较;②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研究寻常痤疮患者的易感因素.结果:临床对61例Ⅰ度-Ⅲ度寻常座疮患者的易感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本文对60例黄褐斑不同程度的男女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对照组20例,应用中华沙棘油进行临床跟踪治疗,结果表明:治愈38例,占95%,有2例,占5%.无无效病例.总有效率达100%.其远期效果同对照组相比,远远优于对照组.且未见任何毒副作用.
将治疗前后患者皮肤色素斑,采用全封闭滤偏光数码照相机,定点取像,数字图象保存,然后在同一界面进行治疗前后图象计算机比较分析,观察色素治疗前后的色素变化,获取量化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疗效,从而获得满足与临床疗效观察的量化数据资料.本文采用纯中药蜂胶霜剂进行临床色素斑治疗试验观察,总共31例,均为女性.年龄,32~49,平均40.65岁.其中,黄褐斑14例(46.67%),病程2~15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