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5年新疆地区分离的马链球菌马亚种SeM基因的对比进化分析

来源 :2016第六届中国兽药大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药品学分会第五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6学术年会、中国微生物学会兽医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yy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新疆养马业的迅速发展,由马链球菌马亚种引起的马腺疫频繁发生,新疆作为中国养马大省,应更加重视该病的发生与流行情况,不同时间分离株是否在变异值得关注。本研究对本实验室2013~2015年分离的6株马链球菌马亚种SeM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发表的国外其它5株分离株SeM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和构建进化树。结果表明,新疆地区3年分离的马链球菌马亚种流行菌株SeM基因变异较大,分属于三个不同的基因群,不同年份流行菌株SeM基因的变异可能是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该结果可为认识了解该菌的分子流行和免疫防控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本研究将菌群多样性测序与经典微生物学研究方法相结合,解析PCV2感染对仔猪空肠菌群的影响。将6头断奶仔猪随机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每组3头。感染组通过口服和肌注感染PCV2,分别在感染后3、7、14、21d采血。在感染后21d宰杀仔猪,分别无菌采集空肠肠段及内容物,进行病理切片的制作、菌群测序和细菌培养鉴定。结果:病毒血症检测证明PCV2感染仔猪成功,感染后21d病毒血症达到较高水平;病理切片观察显
大肠埃希氏菌(又名大肠杆菌)常见于自然环境中,也是动物消化道的常住菌,属革兰氏阴性中等大小的杆菌.有些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具有致病性,有些不具有致病性,已有研究资料表明,大肠杆菌iss基因(increased serum resistance gene)的存在与否是判定大肠杆菌致病性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深入研究大肠杆菌iss基因与其致病力的关系对科学防治本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分别采用套式PC
禽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APEC)感染引起的多种临床病型总称,主要表现有胚胎和幼雏的死亡、败血症、气囊炎、心包炎、输卵管炎、肠炎、腹膜炎和大肠杆菌性肉芽肿等.由于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血清型众多,抗原结构复杂,给防治本病带来了困难.因此,探寻致病性大肠杆菌免疫保护谱广的抗原物质,进行肠道黏膜免疫,对特异性防治该病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为获得理想的传递抗原物质的载体菌,本研究从健康鸡肠道中分离
为开发绿色环保抗菌制剂,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于生产实践,本研究以猪源抗菌肽PR39和PF1为研究对象,利用益生菌干酪乳杆菌构建了组成型融合表达PF1-PR39的重组乳酸菌系统rLpPG612-PPH-PF1-PR39,经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法鉴定,重组抗菌肽获得正确表达.采用动态生长曲线法和琼脂扩散法检测了重组肽抗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巴氏杆菌、李斯特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和
通过了解山东省部分地区及河北沧州等地的规模化养禽场的大肠杆菌耐药情况,为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参考.对山东、河北等地2013-2014年送检病禽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对获得的大肠杆菌用17种药物进行敏感性试验.结果:分离出28株大肠杆菌,27株对17种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氨苄西林、氯霉素高度耐药,分别为96.43%和89.29%,对阿米卡星、多粘菌素、加替沙星耐药率较低,分别为32.14%、35.
会议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是人兽共患细菌病的潜在病原.PhoP/Q是最早被发现对APEC致病性及逃逸宿主防御反应起重要作用的二元调控系统.为了进一步揭示PhoP/Q二元调控系统与(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致病力之间的关系.本实验研究了PhoP/Q基因缺失对APEC生物学特性及
据研究资料表明,双组分调控系统与细菌的致病性、耐药性、群体感应、毒力因子表达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密切相关.phoP/Q是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相关的二元调控系统.另外,phoP/Q参与沙门氏菌参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性的形成,其主要机制是通过下调膜通透性,导致细菌对药物摄取量明显减少.但在大肠杆菌中phoP/Q二元调控系统与APEC耐药性之间
为了更直观的观察猪种布鲁氏菌在宿主细胞/宿主体内的活动规律,本研究首先应用PCR技术扩增pEGFP-N1质粒的N1基因,与PMD-18T载体连接后,成功构建PMD 18-N1质粒;进而应用Xbal Ⅰ与Sac Ⅱ限制性内切酶,将PMD18-N1质粒与pBBR1MCS-6质粒分别进行双酶切,并将N1片段反向连接于PBBR1MCS-6载体上,经菌液PCR鉴定与双酶切鉴定,证明成功构建了PBBR1MCS
研究马链球菌兽疫亚种新疆分离株类M基因的特性,为制定完善新疆地区马链球菌性疾病的防控提供指导.对分离并鉴定的2株马链球菌提取基因组、采用PCR技术扩增新疆地区分离的2株马链球菌兽疫亚种类M基因,并对该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克隆获得的兽疫亚种类M基因长度为1566 bp (ZZM1-S)和1655bp(ZZM2-S),分别编码522和551个氨基酸;与Genbank登录的猪源、犬源及马源菌株
为了研究大肠杆菌H-NS蛋白对CRISPR-Cas系统的调控及其对Stx2噬菌体ΦMin27溶原的影响,本文利用λRed同源重组系统构建了大肠杆菌MG1655的hms基因缺失株,通过检测Cas基因表达水平及CRISPR质粒的转化效率,揭示H-NS蛋白对CRISPR-Cas系统激活的影响;同时基于CRISPR-Cas系统的适应性免疫原理,针对ΦMin27基因组中相关基因片段设计间隔序列(spac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