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技术在沈阳奥体中心综合体育馆的应用

来源 :第六届全国预应力结构理论与工程应用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了沈阳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综合体育馆中大跨度预应力梁的施工技术要点和难点及对策,为类似工程的预应力梁施工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汶川地震后,由于抗震设防烈度的提高,震区许多受损房屋亟待加固处理,采用适当的加固方式,成为关注的问题。以某教学楼抗震加固设计为例,探讨了填充墙在框架结构的抗震加固中的应用
自从1970年 Szender等首次报导 1例暴露于聚氯乙烯尘引起的尘肺病例之后,聚氯乙烯尘是否能引起尘肺至今尚有争议。聚氯乙烯尘是否能致肺纤维化是确定聚氯乙烯能否致尘肺的关
建筑结构经过长时间使用后,建筑材料、构件和结构均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文章通过一工程实践,介绍一座海外混凝土结构体育场检测鉴定的全过程,并提出相应的加固建议。
有粘结预应力孔道灌浆对施工现场的环境污染,一直是影响预应力文明施工的重要环节。引流法施工技术利用简便、低廉的工艺措施,解决了孔道灌浆中浆体随意喷射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预应力管道压浆质量关系到结构的耐久性,作为一个隐蔽工程,其施工质量问题较多,尽管工程中也使用各种可能的方法来提高管道压浆质量,如采用真空压浆的方法、及采用高速搅拌技术等
型钢混凝土构件的变形问题较为复杂,国内外只有为数不多的相关研究。为推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本文以空腹式型钢混凝土梁为研究对象,对正常工作极限状态下SRC 梁的变形问题进行了
“他的足迹总和奇迹相伴,与第一相连”。这是2009年6月,“科学中国人第七届年度人物”评委会给他的颁奖辞。  大学毕业后到部队从事野外测绘工作22年,他的足迹踏遍西部“无人区”,翻越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200多座,河流千余条,行程24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60圈。  扎根西北,他先后有7项科研成果填补国内测绘领域空白,荣获包括3个一等奖在内的18个军队科技进步奖,两次荣立个人二等功,被兰州军
在目前大跨结构的发展中,有不少结构采用上部拱结构、下部预应力混凝土地梁作为拉杆的结构形式。这种结构传力简单,受力合理,具有较好的使用性能。这种结构在国内的一些结构中已
主要介绍深圳市新世纪工艺品市场的无粘结预应力板柱结构的设计思路和施工方法,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施工难点和解决办法。
以某大型体育馆为例,介绍其中41m 跨预应力屋面梁的设计方法。设计中考虑了多种施工过程对结构内力的影响,采用局部解除约束的工程措施减小预应力次内力的效果,以及预应力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