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历史看“影戏”--从一个角度看80年代电影批评的话语方式

来源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成立30周年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duanhua05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想通过作者对于其1980年代初期参与其中的一段电影批评和史论研究工作初期的一段经历的回顾,从个人化的角度对那些年中国电影批评的思维和话语方式的变化做一些反思,希望能对重新认识这段历史和电影理论批评规律带来一些启示。
  
其他文献
  本文是对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阿多诺的介绍,作为国际社会研究所的合作者,阿多诺完成了在英国开始的论瓦格纳的著作,并写了文章《论音乐中的拜物特性和聆听的退化》。作为
  本文节选自阿尔都塞《哲学和科学家的自发哲学(1967)》一书,论述了文科和它们的对象,指出了文科和它们的对象之间存在的这种消费的实践关系。概括了从跨学科这个实例中得出
  本文首先对梦幻城市与梦幻屋舍、未来之梦、人类学的虚无主义、荣格进行了论述,接着对法国著名诗人波德莱尔进行了介绍。
  本文首先分析和归纳了在当代文化思潮影响下的电影观众审美流向的一些特征,并进一步指出在影响力经济下,中国电影承担的新使命和发展的新趋势。最后阐述作为产业的电影应具
  在现阶段的中国电影产业格局中,爱情电影作为中等成本主打类型样式潜力逐渐浮现。进入新世纪以来,一系列国产爱情电影为求得商业突围,在顺应全球类型电影的发展趋势下,不断尝
  原型批评作为重要的文学批评方法,至今尚未被更多的学者纳入影视批评的视野,属于未开垦的处女地。本文将尝试运用原型批评的方法,对我国近期从《英雄》、《十面埋伏》、《无
  就当前处于利好的发展态势的中国电影而言,针对需求面的观众研究有其独有的业界与学界价值。本文即从反映“主体的、个性化的、主动的受众”的“意见受众”分析视角切入,选
  本次课题通过对中国电影博物馆部分观众关于冯氏电影内置广告问题的调查发现:一、70%左右的受调查人群听说过电影内置广告并在观影时发现过其中的广告。文化程度越高,了解这
  21世纪类型电影的初澜,是市场化、产业化的必然结果,近年来,中国电影票房的优秀表现,直接源于国产类型电影的迅猛发展。随着中国电影的类型化逐渐多样、成熟、稳定,曲高寡合的
  电影迅速地夺取了观众的眼睛并用数年功夫培养起新一代人的审美取向。电影剧作情节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新的内容。外国大片以每年20部的数量闯入中国影院。大量的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