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复杂地形下雷暴新生机理的系列研究

来源 :2014年全国重大天气过程总结和预报技术经验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leverr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围绕北京局地暴雨的精细化预报业务需求,利用北京地区多种加密观测资料,结合雷达资料四维变分同化反演资料、云尺度数值模拟等方法,针对北京复杂地形雷暴新生和增强机理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主要成果包括:(1)提出了干、湿雷暴形成机制的概念模型,凸显了对流层低层偏东风在北京雷暴新生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提出了复杂地形下冷池出流触发雷暴新生概念模型,合理解释了阵风锋前方30~50 km处雷暴提前触发的观测现象,这一成果改变了长期以来,地形对暴雨作用的认识停留在迎风坡对降水的增幅作用上的状况,对理解复杂地形条件下的突发性局地暴雨的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利用NCEP格点再分析资料、地面实况资料、TBB资料以及雷达资料对2011年7月6-7日重庆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中切变线附近发展起来的中尺度对流系
会议
蜘蛛丝是一种理想的生物材料,具有很大的潜在应用价值。由于蜘蛛纺丝量少以及互相残杀的天性,不能像家蚕那样通过大规模、密集饲养的方式来获取大量的蜘蛛丝蛋白纤维。因此,采用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四维变分同化方法反演了2010年和2013年重庆市两次西南涡内的局地强降水不同层次水平风场,分析了易发生局地强降水区域的局地环流特征。表明两次强降水
  为了提高对黄土高原强对流风暴的预报和预警能力,利用NCEP资料、MICAPS系统提供的资料、多普勒气象雷达资料等,对2013年8月4日黄土高原发生的一次强对流风暴进行了诊断分析
会议
灵长类动物作为热带和亚热带区域重要的食果动物,其种子传播作用对森林的植被更新、植物种群动态和生物多样性维系有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涉及疣猴亚科动物的种子传播作用的相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L波段加密探空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华北平原2000-2013年3次比较少见的持续10 d以上的大雾天气过程进行了总结,分析了3次连续性
会议
  应用湖南多部雷达和探空资料、中小尺度自动气象站资料、南岳高山站气象资料及LAPS局地分析资料,对2013年3月19日湖南首场致灾性强对流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综合分析,并探讨
会议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体现着燃料电池技术的诸多优势,在固定式和移动式电源应用领域吸引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电极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是促进DMFC商业化的重要因素。催化剂的性能与载体材料的性质息息相关,碳纳米纤维作为一种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物理化学性质稳定且易与其它物质复合的碳材料,作为燃料电池催化剂的载体具有很大应用潜力。本文以简单高效的静电纺丝技术,采用聚丙烯腈(PAN)分别与氧化煤、氧化石墨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国家气象中心强天气预报中心采用的自动观测站、wsci报和重要天气报等强对流综合观测资料,对2010-2012年我国春季冷锋后部的高架雷暴天气的时空分布特
背景钙库调控钙内流(Store-operated Ca2+entry, SOCE)是一个普遍存在的调节钙离子进入到细胞内的机制,参与包括细胞增殖在内的众多生物学过程。基质相互作用分子1(Stromal i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