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广州湾至遂溪国际邮路

来源 :首届广州湾历史文化国际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boya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日战争期间,日寇相继占领我国大中城市,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等沦陷,我国沿海出海口也遭到日军的封锁,海外邮路多处阻断.广东是海外华侨侨眷的聚集地,海外侨胞寄往家乡的书信和侨汇常常被日军截获和检查.为了维持海外邮路的畅通,支持抗战,从1938年12月15日起,遂溪邮局成立了国际邮件总包互换处,到1945年抗战结束,广州湾—遂溪的邮路成就了一条抗战国际邮路.这条邮路不仅是一条军事秘密邮路,也是海外华侨银信进入广东的重要邮路.
其他文献
山东地区是中国盐业考古重点关注的区域之一.2001年春,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等对寿光大荒北央西周制盐遗址的试掘,拉开了山东以科学发掘进行盐业考古研究的序幕.接着,以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三家单位为主力,陆续开展了对鲁北滨海平原盐业遗址的系统调查、钻探和考古发掘工作,尤其是2008-2010年间,山东大学等单位对广饶南河崖GN1遗址和山东省文物
罗汉寺石佛是指在耶马溪中罗汉寺区域内的释迦如来石像以及五百罗汉像,其绝大部分的造像安放在被称为无漏窟的洞窟中.通过近些年的调查,掌握了这些造像在延元四年(1339年)由开祖円笼昭觉以及中国高僧逆流建顺所共同制作的史实.平成二十六年(2014年),罗汉寺的石佛被评为国家指定重点文物,借此契机探讨了其保存管理的方法.在安放大部分石佛的无漏窟洞窟内东西侧放置了温湿度数据采集器,进行长期微环境监测,尤其针
在日本,考虑到日本文物的特点及其后续的灵活应用方法,以及参考欧洲为了修复大量的纸本文物而开发的机械纸浆补洞技术后,开发与应用了新技术"漉嵌".在该技术中有"捨糊"(机器抄纸前步骤,类似涂抹水糨糊)这一工法.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客观地评估"捨糊"的有效性.首先在准备好的纸上使用漉嵌技术填充纤维后作为样品,进行两种强度测试以评估接合处的黏合强度.测量样品的拉伸强度表明,相比较于单单靠纸表面的纤维与填充纤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考古博物馆的环境振动和空气质量的调查,对威胁考古文物展示和收藏的因素进行定量评估.对收藏室、展厅以及展示柜内的振动调查表明,未监测到由于博物馆位置环境所带来的振动(交通振动等).这可能是相关振动源距离较远的缘故.调查中明确了馆内存在的主要振动源.在收藏库中,不同位置所测得的振动差异较大,展示设备可能引起了较大振动.此外还监测到参观者步行所引起的振动.通过空气质量调查,明确了源自AH
Shoroon Bumbagar墓葬位于蒙古布尔干省的巴彦诺尔村.该墓葬的位置于2001年被确认.2011年7月至8月间对该墓葬进行了发掘调查.墓道中存在变质岩固结力和凝聚力不足、石灰地仗层以及绘画层的剥离剥落、绘画层表面的盐类结晶现象、泥质地仗层内部的盐类结晶现象等问题.墓道以及天井的木质支柱和壁画面上产生了霉菌.本研究旨在明确2017年3月至4月间墓葬保存环境的现状,明确墓道、天井、墓室以及临
广州湾是南路抗日救亡运动最早兴起及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抗战爆发后广州湾一度成为中国的航运中心,肩负着中国战时运输物资的重任,成为战时中国贸易重镇,对大西南物资供给起到重要保障作用,是南路各界人士进行抗日活动最活跃的舞台,展示了全民族抗战的历史画卷,是南路抗战文化最繁荣的胜地,引领着南路抗战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中共在南路进行统战工作最主要的阵地,为壮大抗日力量作出了重大贡献,是
黎民伟不仅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革命志士,也是香港历史上文化名人,更是早期中国电影的拓荒者中的重要人物,他一生却与广州湾结下不解之缘.主要与他父亲黎兆昆一直在广州湾从商有关,黎民伟年轻时也在广州湾做过稻米生意.香港沦陷后,他为了摆脱日本人的纠缠,避难广州湾,在艰苦的环境下,他开饭店、演话剧、放电影,成立游乐场,始终难舍一个文化人的救国之心.日本军队占领广州湾后,他毅然携全家奔赴广西,又开始新一轮的流
抗战时期,由于是法国租借地的关系,广州湾偏安一隅.特别是赤坎作为租借地的商贸中心,更是一度商贾云集,货如轮转.中共地方组织充分利用租借地这一特殊的政治环境,在赤坎设置领导中心,领导雷州半岛和整个南路的抗日斗争;各类抗日团体将赤坎作为开展抗日救亡宣传的主阵地,掀起抗日救亡高潮.相对和平的环境,自然也成为广州、香港及珠江三角洲地区、东南亚等地战争难民的逃生处、落脚点.同时由于处在雷州半岛的核心地位,因
作为中国著名文学家、报人,夏衍抗战期间长期奔波在上海、广州、桂林、香港等地,以《救亡日报》《华商报》《新华日报》为阵地,从事团结抗战、反对日军与国民党反动派的工作。夏衍在此期间,曾两次路经广州湾,并撰有《广州湾通讯》一文,在广州湾名人史上留下了浓烈的一笔。在他的笔下,广州湾既是抗战期间中国联系海外的重要物资、人员的交通枢纽,也是畸形“繁荣”的法国租借地,这提示需要客观看待广州湾历史的多样性。另外,
广州湾的名称最早出现在明代嘉靖年间的方志和图经上,是以渡口形式展示给世人的,它的频频出现与海防密切相关.广州湾自唐初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它的前身是“九州湾”,陆名沿革于九州岛,“九州岛石”作为“广州通海夷道”的航海地标至今已有1300多年.在广州湾坊都,法人已于百年前设立引导灯桩,新中国成立后,湛江商港在建港时又对之予以修复,使其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的海上导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