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人TLR4单克隆抗体(mhTLR4抗体)的制备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来源 :第11届全国中医药防治感染病学术大会暨江苏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eldW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运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抗人TLR4单克隆抗体,并鉴定其生物学活性。方法:以rhTLR4作为抗原,按照10μg/只/次进行免疫。将10μgrhTLR4和佐剂混合至总体积为0.5ml,经超声充分乳化后,腹腔注射免疫小鼠,共3次。取血测定小鼠mhTLR4抗体效价及其阻断LPS诱导的人PBMC表达TNF—a的影响。分离小鼠脾脏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并培养,挑选阳性杂交瘤细胞,扩大培养,收集细胞上清,采用HiTrapprotein G亲和柱纯化单抗并进行超滤浓缩,鉴定单抗阻断内毒素效应的生物学效应。结果经3次免疫后的小鼠血清中抗rhTLR4抗体的效价具有较高水平的表达,当小鼠血清稀释度达1:128000以上时,血清仍可有效地检测到rhTLR4。LPS诱导阻断试验结果表明,1:500的小鼠免疫血清几乎完全抑制体外培养的人PBMC的TNF—a的表达,并随着血清浓度的稀释,其抑制作用逐渐下降。当血清稀释到1:4000时,抑制作用才消失。分离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采用常规的间接ELISA法检测10块培养板中的阳性克隆,获得3株阳性单克隆杂交瘤细胞。其中2株细胞经过扩大增殖培养,并经纯化浓缩制备出较高产量的鼠抗人TLR4单克隆抗体。生物学活性测定表明,2株杂交瘤细胞产生的抗rhTLR4单克隆抗体,能够明显地阻断LPS诱导的人PBMC细胞对TNF—a的表达。结论:本文在国内首次应用重组人TLR4蛋白为抗原,成功制备出鼠抗人TLR4单克隆抗体,经鉴定具有较高的阻断内毒素信号传导的效应。为进一步研制人源化抗TLR4抗体、研制新一代抗内毒素靶向药物,治疗肝病的内毒素血症、控制重型肝炎的病情进展、抗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性休克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双重功能对比剂钆钡葡胺(Gd—BOPTA)在HCC增强MRI延迟相上的表现与HCC异质性抗原PCNA、PTEN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对35例病理证实的HCC患者行MR增强和延迟60分钟扫描并对图像进行分析,病理诊断按Edmondson病理分级标准,免疫组化定量分析PCNA指数和PTEN表达。结果:PCNA指数高的HCC灶轻度或无强化占81.3%(13/16):PCNA指数低的HCC灶明显
目的:分析护理差错缺陷的最根本原因,以探讨防范对策。方法:应有根本原因分析法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的护理差错缺陷92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系统原因是护理差错缺陷的根本原因,教育培训是系统缺陷中最多见的原因。结论:为预防护理差错缺陷发生,应转变管理理念,强化培训教育,合理使用人力资源,实行人性化管理。
目的:探讨IL-6在HBV感染胎盘中的作用。方法:临床上选取HBsAg(+)且HBVDNA(1-3)×108copies/ml孕妇60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检测其胎盘上HBsAg,根据HBsAg是否表达分为胎盘感染组及非感染组,应用ELISA及RT-PCR方法检测两组孕妇分娩前血清IL-6水平及分娩时胎盘IL-6mRNA表达。结果:胎盘感染组42例,非感染组18例。胎盘感染组宫内感染率4/
目的:对南京及周围地区45例戊型重型肝炎资料进行分析,以了解重型戊型肝炎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资料来自我院2000年至2008年收治的160例戊型病毒性肝炎中的45例重型戊型肝炎患者,诊断根据中华医学会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确诊。通过对其年龄、性别的影响发病因素、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出近年来南京及周围地区戊型重型肝炎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甲-戊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采用ELISA
目的:探讨季德胜蛇药的抗乙型肝病毒作用。方法:采用灌服给药方法制备季德胜蛇药的兔含药血清。体外培养HepG2.2.15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比例的兔含药血清。于细胞培养至第4d和第7d,分别应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HBsAg、HBeAg的分泌量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HBV DNA拷贝数。结果:在含药血清添加浓度为5%~12.5%范围内,药物均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和停药后的HBeAg和抗-HBe血清学转换规律,以评估拉米夫定的疗效。方法:对248例HBeAg阳性并适应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的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利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技术对HBeAg和抗一HBe进行连续地定量测定,同时结合HBV DNA和ALT结果评价治疗效果及停药后情况。结果:无效组此两项检测的定量值无明显的趋势性变化;有效组中HBeAg在第3到9个月中有明显的下降趋
目的:探讨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及HBV外膜大蛋白水平与肝细胞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基于膜显色结果判读的DNA芯片检测HBV基因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外膜大蛋白,对61例肝癌、65例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10例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了检测。结果:136例标本中B基因型56例(41.0%)、C基因型76例(55.9%)、B、C混合型1(0.7%)例、B、D混合型3例(2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患者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与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关系。方法:85例肝纤维化患者根据血清免疫学指标分为HBeAg阳性组和HBeAg阴性组,均进行肝穿刺组织学检查及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放免(RIA)检测血清纤维化指标(HA、LN、PCⅢ、ⅣC)。结果:不论HBeAg阳性组患者还是HBeAg阴性组肝纤维化患者血清HA、PCⅢ、ⅣC水平随着肝组织坏死及纤维化程度加重而递
目的:研究NHE-1与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关系及姜黄素的影响,初步探讨肝纤维化的形成机制。方法:选择肝星状细胞系作为体外研究对象,用不同浓度的姜黄素处理大鼠肝星状细胞;以MTT比色法测定肝星状细胞的增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I型胶原含量,RT—PCR法检测肝星状细胞Na+/H+泵(NHE-1 mRNA)的表达,结果:姜黄素可明显下调肝星状细胞NHE—1 mRNA表达,降低培养上清液中I型胶
目的:观察慢性重型肝炎并发真菌性肺炎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比较21例慢性重型肝炎并发真菌性肺炎与30例同期住院慢性重型肝炎未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的TBil、ALT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Tra%、WBC计数则具有差异性,出现腹水及肝性脑病的患者例数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使用抗生素的时间均超过3周,在治疗过程中进行侵袭性操作、使用糖皮质激素、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在两组患者中具有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