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压作用下非贯通节理岩体单轴压缩损伤本构模型

来源 :2017年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cool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渗压环境下节理引起的岩体损伤变量,首先基于损伤力学损伤应变能释放率与断裂力学附加应变能增量相关联的原理推导的渗压环境下节理岩体损伤变量计算公式;其次,考虑渗透压力对节理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根据渗透压大小将其分为高渗透压和低渗透压两种情况进行分析,在低渗透压作用下节理发生压剪破坏,而在高渗透压作用下节理发生拉剪破坏。再次根据断裂力学理论分别推导了两种情况下非贯通节理尖端Ⅰ、Ⅱ型应力强度因子计算方法,结合渗压环境下节理岩体损伤变量计算公式,分别推导了低渗透压及高渗透压作用下非贯通闭合节理岩体的损伤变量的计算方法。最后利用该模型分析了渗压环境影响下节理岩体的力学性质。讨论了节理倾角、渗透压力、节理半长、节理内摩擦角以及软化系数对岩体损伤变量的影响。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结合武广高速铁路工程,开展基岩浅埋段CFG桩复合地基的沉降特性研究,利用ABAQUS软件探究浅埋基岩CFG桩复合地基的路堤-桩-土相互作用特性,并分析不同参数(CFG桩端嵌岩深度、基岩弹性模量及桩端距基岩的距离)对复合地基沉降及桩土应力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复合地基中CFG桩承担大部分荷载;CFG桩桩端嵌岩深度越大,桩间土沉降量越小,桩顶处桩土应力比越大;基岩弹模越大,桩间土沉降量越小,
工程案例表明,在基坑开挖前,现场预降水可引起支护墙发生显著侧移。本文依托工程实测资料,建立并验证了有限元数值分析模型,通过一系列参数分析研究了对于不同基坑宽度和降水深度的工况,地基土水平反力系数随深度变化的规律。将模拟数值分析结果与m值法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基坑宽度和降水深度越大,地基土水平反力系数越少,进一步分析可知,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产生的水平方向的侧移越大。
为了探索仰斜超前微桩复合土钉支护这种新的组合体系,在黄泛区的适用性.运用FLAC3D软件根据工程实际资料预先进行模拟分析其可行性,而后在某基坑实际施工过程中进行全过程监测并与数值模拟对比分析.得出工程中实测值整体偏大,坑顶水平位移模拟显示最大值为14.5mm,而实测值为16.9mm;坑外地表沉降模拟最大值为18.6mm而实测为21.5mm,最大沉降位置均距坑边约10m;开挖至-9.5m后土钉轴力最
通过建立碎石桩-不排水桩复合地基轴对称的固结模型,考虑碎石桩和不排水桩的涂抹效应以及碎石桩的井阻效应,推导出瞬时加载条件下复合地基、碎石桩和桩间土平均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控制方程和相应的解析解。通过与有限元计算结果的比较验证了解析解的合理性。最后,通过参数分析对碎石桩-不排水桩复合地基的固结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碎石桩的涂抹效应远大于不排水桩。复合地基的固结速率随碎石桩和不排水桩置换率和压缩模量的
为研究预制桩桩身表面粗糙度和桩端条件对单桩承载特性的影响,预制了6种不同桩身粗糙度的直桩,在室内进行了黏土中纯摩擦桩和摩擦端承桩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预制桩在黏土层中桩身表面粗糙度越大的桩其极限承载力越高;相同粗糙度不同桩端条件的桩在荷载较小时荷载沉降曲线基本重合,随着荷载的增大,相同荷载下摩擦端承桩的桩顶沉降量小于纯摩擦桩的桩顶沉降量;在桩端处纯摩擦桩的侧摩阻力急剧减小而摩擦端承桩侧阻有增强的效
通常在软弱地基广泛分布的区域,单纯依靠增加桩截面或增加桩长,对控制桩板墙水平变形效果并不理想。采用旋喷桩加固桩前地基以显著提高其侧向抗力,对有效抑制桩身水平变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FLAC3D建立旋喷桩加固桩板墙桩前软弱地基的三维数值仿真模型,研究了桩前软弱地基在不同桩间距及不同桩长的旋喷桩加固条件下,桩板墙桩体变形的变化规律及敏感性。在分析地基加固作用机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旋喷桩加固桩板墙
本文采用PFC离散元软件模拟砂土三轴CD试验,分析土样的试样尺寸对三轴数值试验应力应变曲线、体积应变、抗剪强度指标等特性的影响,同时从细观角度分析剪切过程中土颗粒的细观位移和局部孔隙率变化规律,讨论产生土体尺寸效应的原因。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表明:砂土三轴试验存在尺寸效应,其具体表现为:在相同围压下,不同尺寸试样的偏应力峰值基本一致,但是试样的残余强度随着试样尺寸的增大而增大;而密实砂土剪胀性随着试
本文针对正应力-剪应力空间的Hoek-Brown准则,选取σci、GSI和mi作为折减参数,提出了7种参数折减方案,将极限平衡法获得的安全系数作为评价标准,通过对数值算例的分析,发现三参数等比折减的误差最小,为最优参数折减方案。由于等效Mohr-Coulomb参数折减和Hoek-Brown参数折减两种方法均可简单快捷的获得岩质边坡的安全系数,为分析两种方法的优劣,故研究了Hoek-Brown准则中
通过室内平面应变条件下的模型装置实现土拱的形态的可视化,将砂性土中土拱演变过程简化为三个阶段:最初形成的拱、临界拱及最终破坏状态。对试验过程中最初形成的土拱形态进行拟合,确定了土拱效应的最初形态接近抛物线。同时,对土拱演变阶段的影响因素(含水率、回填方式及回填后堆加荷载)进行了分析。试验表明:砂性土含水率对土拱效应的演变阶段影响较大,回填方式及回填后堆加荷载对具有土拱效应的土体的稳定性有明显的影响
为了研究塔木素地区黏土岩的力学特性,采用岩石伺服三轴试验系统,对塔木素地区浅层和深层黏土岩进行了不同围压和温度条件下的单轴和三轴实验。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了浅层和深层黏土岩的变形参数,并与法国Callovo-Oxfordian黏土岩、瑞士Opalinus黏土岩、比利时Boom黏土岩的力学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围压的增大,塔木素地区黏土岩的力学强度和形变都会增大。而随着温度的升高,力学强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