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保险业“反洗钱”问题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如火如荼地开展金融机构“反洗钱”活动,但收效甚微。作为金融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保险业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洗钱”风险。因此,保险业如何有效地进行“反洗钱”活动成为我国目前保险业健康发展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本文中,笔者从保险业“洗钱”形式入手,深入探究构建我国保险业“反洗钱”体系的思路,并提出现阶段面临的难点。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做出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决策,最高法院审时度势,紧密联系法院工作实际,明确提出了增强司法能力、提高司法水平的时代命题,特别是提出的“增强六个能力”的要求,贯彻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总要求,回答了人民法院如何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这一根本问题也是对司法指导思想的丰富和深化。在法院司法能力建设中,法官司法能力建设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是当前司法能力建设的重中之重。在法官各项司法能力
压载控制系统是半潜式平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控制和监测半潜式平台在装载和卸载过程中压载水量的变化,进而保证半潜式平台的稳性,对于保障平台的安全性和提高调载工作效率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介绍了一种以WinCC组态软件和PLC为核心控制器的压载控制系统,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设备操作和上位机界面监测于一体,通过上位机与下位机的信号传输,实现阀门的自动控制。相比于传统的人工操作阀门的方法,压载控制系统
当前全球范围内的洗钱活动已成为继贩毒、军火走私之后的又一国际公害。把握洗钱活动的最新进展和趋势有利于更好地构建反洗钱体系。为此,本文着重分析了当前全球洗钱活动的四大趋势:全球化、隐秘化、高技术化和组织化。
洗钱犯罪活动日益猖獗,犯罪手段日益复杂,对反洗钱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国际组织、欧美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反洗钱法律体系为典型,探寻这些反洗钱法律法规的制度与措施,归纳其反洗钱法的运行机制,并结合我国反洗钱立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建议,对加强我国防范和打击洗钱犯罪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反洗钱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反洗钱法律体系的初步建立,为今后反洗钱工作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受到了各方的广泛认可。《反洗钱法》于2007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我们在对这部法律的实施寄予厚望的同时,也要冷静思考当前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研究对策,让《反洗钱法》更加有效地实施,真正构筑反洗钱的钢铁长城。为此,本文提出了一些看法。
当前洗钱犯罪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一大问题,洗钱犯罪活动严重危害着世界各国乃至国际金融体系的安全。如何有效打击洗钱犯罪活动,完善反洗钱立法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主要阐述反洗钱立法中的基础性问题,即反洗钱相关概念的法律界定,通过比较国际组织以及世界各国对洗钱概念和洗钱罪内涵的界定,明确国际立法趋势,为我国反洗钱立法的完善提供了一个思路。
洗钱是一种有着严重社会危害性的犯罪,它不仅损害金融机构的声誉和效益,破坏金融稳定,而且助长贩毒、恐怖等恶性犯罪,危害国家安全。本文从反洗钱过程中政府如何处理与金融机构的关系入手,探讨如何利用最小的社会成本获得最大的反洗钱胜利。本文首先考虑使用经济手段促进金融机构积极地开展反洗钱,在经济手段失灵的情况下考虑了法律、科技等其他方法。
随着洗钱领域逐渐向保险部门延伸,防范并打击保险洗钱成为目前金融业反洗钱的重点之一。本文的目的是探讨保险业在反洗钱过程中面临的现实困境及其路径选择:首先从不对称角度分析目前保险业在洗钱与反洗钱的较量过程中存在动力、信息、外部效应等方面的非均衡性,然后从保险产品本身的特性来研究保险业反洗钱的现实困境,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遏制保险洗钱的政策建议。
近些年来,反洗钱成为我国经济社会中的一个热门议题。本文从对现行的反洗钱制度分析入手,认为现行反洗钱制度的主要缺陷在于:过于强调金融机构的约束机制,而忽略了激励机制,一定程度上,大大削弱了金融机构在反洗钱工作中的积极性。鉴于此,本文将分别比较对称信息和非对称信息两种情况下反洗钱委托代理模型,从理论上解释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为什么还要对金融机构使用激励机制。此外,本文还通过模型分析得出,在非对称信息条件
反洗钱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金融业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本文基于商业银行的视角,结合我国法律以及国内外有关理论和实践,对我国商业银行以及政府反洗钱的成本收益这一关键问题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即政府对银行反洗钱应当坚持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相匹配的原则,尽快完善我国的反洗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