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教养与青少年中期抑郁:DRD2基因的调节效应及其性别差异

来源 :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专委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wpuco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少年抑郁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和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会导致个体的心理失衡,还会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分子遗传学研究表明DRD2 基因TaqIA 多态性是影响抑郁发展的重要候选基因并且能够调节环境因素(如家庭环境)与青少年抑郁之间的关系.但是,目前仅有少数研究结果考察了DRD2基因的调节效应且研究结论存在分歧.本研究以795 名青少年中期个体为被试(平均年龄16.30 岁),采用显著区间的方法检验了DRD2 基因TaqIA 多态性与母亲积极/消极教养行为对青少年抑郁的交互作用,同时探讨青少年性别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在控制早期抑郁水平后,DRD2 基因TaqIA 多态性和母亲教养行为对青少年中期抑郁的预测作用均不显著;(2)在男青少年中,DRD2 基因TaqIA 多态性与积极教养、消极教养的交互作用均可以显著预测其抑郁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相比携带A1 等位基因的男青少年,携带A2A2 基因型的男青少年,接受到的母亲积极教养行为水平越高其抑郁水平越低,接受到的母亲消极教养水平越高其患抑郁的风险增加.(3)在女青少年群体中,并未发现显著的基因—环境交互作用.本研究表明在青少年中期,DRD2 基因与母亲教养行为对青少年抑郁的交互作用存在性别差异,A2A2基因型在男青少年中是一种可塑性基因.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心理弹性是个体经历逆境仍能积极适应、维持或恢复心理健康的能力,也是个体在逆境下调动积极因素应对危机的动态过程。心理虐待作为儿童期的负性经历可能影响成年后的身心状态并干扰正常的社会关系认知。文章以社会关系认知为切入点,采用内隐联想测验首先对心理虐待弹性组和缺乏弹性组儿童88 名探讨其对父母内隐态度的差异性。再次,通过假设情境法考察对师生、同伴关系的认知。研究表明:(1)心理弹性儿童组和对照组性别差异
本研究采用近年来新兴的阅读学习困难的鉴别方法——“干预—反应模型”(RTI)对儿童进行干预、鉴别,并对鉴别指标的有效性进行了比较和讨论。本研究选取了北京市海淀区3 所普通小学四年级共346名学生进行了初筛测验,选出阅读学习困难组的学生有41 名,同时选取42 名与阅读学习困难组学生智力、年龄等相匹配的学生作为英语阅读学习正常组。本研究对筛选出的阅读学习困难组学生进行了为期3 周,每周3-4 次,共
学习障碍是一种神经认知发育障碍,有效的干预和鉴别对学习障碍的预防至关重要.干预应答模式旨在通过教育者实施干预,根据测试成绩或增长情况鉴别学习障碍有无应答者.已有研究较少系统地检测干预应答模式鉴别学习障碍的有效性,本研究基于元分析的研究方法,检索出1996 年到2015 年的527 篇相关文献,根据文献是否符合以下标准:报告了干预后鉴别的结果(包括有无应答的人数或者比例)或报告了有无应答者的特征(包
父母学业控制是父母严厉管教在学业领域内的一种体现,是父母参与儿童学习的重要方式,对儿童学业和情绪适应具有重要影响。然而,该领域的已有研究主要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展开的,中国文化强调“管”的教育观念,可能使得“控制”在中国的含义与西方文化有所不同;此外,已有研究主要基于问卷调查法进行考察,不能揭示微观的亲子互动过程中父母学业控制与儿童适应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以190 名初一年级儿童及其母亲为被试,采用实
大学阶段是许多积极品质发展的关键时期,社团活动是积极品质发展的重要载体.本研究通过使用编制的《大学生社团活动经验调查问卷》和《大学生积极发展问卷》,纵向探究社团活动经验与大学生积极发展的关系.研究发现,《大学生社团活动经验调查问卷》由66 个正式题目、7 个测谎题、1 个效度题组成,具有良好的信度(每个维度的Cronbacha 系数在0.828 到0.896 之间,平均为0.881)与项目区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