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部位对中国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来源 :第十二届全国大肠癌学术会议暨江苏省第九届腹腔镜外科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目前研究表明,不同发病部位的结直肠癌在流行病学、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分子发病机制方面都存在差异.关于发病部位对于结直肠癌预后的影响,目前的报道并不一致.本研究对右半结肠、左半结肠及直肠3个发病部位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分子标记以及患者预后进行了比较,探讨结直肠癌发病部位对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入组了2008年到2014年期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共4426名结直肠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根治性手术,并按发病部位分为3组:右半结肠癌组、左半结肠癌组和直肠癌组.对不同发病部位之间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病理及分子特征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对患者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0S)及无疾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进行分析.采用Cox回归对肿瘤发病部位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4426例患者中,927例(20.7%)为右半结肠癌,966例(21.8%)为左半结肠癌,2533例(57.2%)为直肠癌.右半结肠癌与左半结肠癌和直肠癌相比,女性患者较多,高龄患者比例较高,Ⅰ期患者较少,低分化肿瘤、MMR缺失(MMR-d)、p53表达阳性及粘液腺癌的患者比例较大.在所有的患者当中,未校正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右半结肠癌患者预后较左半结肠癌及直肠癌患者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左半结肠癌与直肠癌患者之间预后无明显差异.在各个期别患者中,Ⅲ期结直肠癌患者中也同样得到了上述结果.未校正的Cox模型分析提示右半结肠癌相较于左半结肠癌和直肠癌患者死亡风险及疾病复发转移风险都升高(OS: HR,1.68;95% CI,1.28 to 2.21,P=0.0002)(DFS: HR,1.23;95% CI, 1.01-1.51,P=0.04).同样的结果也表现在Ⅲ期结直肠癌患者中(OS: HR,1.79;95%CI,1.30 to 2.46,P<0.0001) (DFS: HR,1.33;95% CI, 1.04 to 1.69,P=0.021).然而经过校正,不同发病部位的结直肠癌患者之间的生存没有差异.根据MMR表达状态的亚组分析显示,MMR-d的结直肠癌患者中右半结肠癌的死亡风险及疾病复发转移风险都升高(OS: HR 1.70,95%CI: 1.12-2.58,P=0.013) (DFS: HR 1.45,95%CI: 1.08-1.96, P=0.013),但在MMR表达阳性的患者中右半结肠癌的疾病复发转移风险降低(HR 0.60,95%CI: 0.38-0.94, P=0.026).结论:本研究中肿瘤发病部位可能不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一个独立影响因素.但是对于MMR-d的结直肠癌患者,右半结肠癌可能是一个不良的预后因素.然而这一结论的机制有待后续研究进行探索.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出血的诊断和治疗,分析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一附院普通外科2008年至今20例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经保守治疗后治愈,15例术后吻合口出血患者在保守的基础上结合内镜下明确诊断后辅助钛夹或电凝治疗,效果良好,其中1例再出血,再次内镜止血后治愈,1例出现吻合口瘘,术后9-20天出院.
目的:探讨是否有更符合CME理念的右半结肠癌根治手术方法.方法:通过对局部解剖学、胚胎学的研究和腹腔镜下手术路径改进:第1步、中央淋巴清扫.第1步包括3个要点:(1)于SMV左缘和SMV血管鞘内间隙,对肠系膜上静脉进行鞘内清扫.(2)自有结肠血管根部至屈氏韧带上缘连线打开系膜,可显露胰腺下缘,确定结肠中血管根部清扫平面;常规清扫14V,切断结肠中动静脉;常规切断胃结肠干.(3)向上清扫胰十二指肠前
急性结肠假性梗阻(acute colonic pseudo-obstruction,ACPO)逐步为临床所认知,但很多方面还有待深入研究,其诊治依然是临床医生的挑战.随着对ACPO病因病理的深入了解,其流行病学也在发生着改变.结肠梗阻患者应警惕ACPO,多可通过影像学检查排除机械性梗阻.早期诊断是关键,保守治疗多可治愈.保守治疗无效者可尝试新斯的明治疗,但目前用药浓度、给药方式尚存争议.对于新斯的
目的:现有的结直肠癌TNM分期系统的单一趋势性存在缺陷.本研究基于单中心数据库对比T-plus分期系统和第七版TNM分期系统用于判断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于1985年至2011年期间接受根治性手术的非转移性结直肠癌病例数据.共纳入2080例患者进入分析.以总生存率和疾病特异性生存率为因变量,比较T-plus分期系统和第七版TNM分期系统用于判断结直肠癌患
目的:回顾性分析结直肠癌患者合并其他器官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时间关联以及病例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8月至2014年1月就诊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7840例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病例资料,比较结直肠癌合并其他器官癌中同时性癌与异时性癌在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临床分期、分化程度、病理类型和肿瘤发病部位的差异.结果:总计7840例患者中结直肠癌合并其他器官恶性肿瘤156例(2%),其中结直肠单发癌合并
目的:比较中低位直肠癌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0年间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行根治性LAR和APR手术直肠癌患者的随访和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一共733例患者被纳入研究,其中APR组183例,LAR组55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术前CEA水平、环周切缘、脉管癌栓、术后TNM分期,术后辅助化疗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APR组患者肿瘤部位
目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PAI-1)和蛋白酶激活受体-1(PAR-1)是肠道微环境的重要介质,参与肠道的放射性急性和慢性损伤.为了评价PAI-1和PAR-1的基因多态性是否能够预测直肠癌放射性损伤,我们回顾性地评价了356名接受盆腔放疗的直肠癌患者,分析PAI-1和PAR-1基因多态性与放疗急性毒性反应的关系.方法:对患者放疗后的急性毒性进行评分,包括皮炎、大便失禁、血液学毒性、腹泻和呕
目的:新辅助放化疗后行根治性手术是局部进展期直肠癌(T3-4和/或N+)的标准治疗模式,术后病理为ypT3的患者被认为肿瘤对放化疗反应差.ypT分期显示的是肿瘤在放化疗后的浸润深度,ypT3即肠周脂肪组织中或浆膜下残存肿瘤细胞,但不能显示出肿瘤残留的多少.肿瘤退缩分级(TRG)是根据放化疗后肿瘤细胞数量与纤维化的比例定义的评分体系,多数研究显示其与直肠癌放化疗后的预后相关.本研究旨探讨TRG评分能
目的:急性毒性是直肠癌患者同步放化疗的主要剂量限制性因素,其发生过程与一些致炎性细胞因子相关,包括白介素-1 (interleukin-1,IL-1),白介素-6和肿瘤坏死性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IL-1,IL-6和TNF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是否与直肠癌的放射性急性毒性相关.方法:我们对IL-1,IL-6和TNF 3个基
Purpose;Distant metastasis impaired the value of neoadjunctive chemoradiation therapy (NCRT) for patients who were not pathological completed response.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whe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