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结肠假性梗阻的诊治进展

来源 :第十二届全国大肠癌学术会议暨江苏省第九届腹腔镜外科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e_do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急性结肠假性梗阻(acute colonic pseudo-obstruction,ACPO)逐步为临床所认知,但很多方面还有待深入研究,其诊治依然是临床医生的挑战.随着对ACPO病因病理的深入了解,其流行病学也在发生着改变.结肠梗阻患者应警惕ACPO,多可通过影像学检查排除机械性梗阻.早期诊断是关键,保守治疗多可治愈.保守治疗无效者可尝试新斯的明治疗,但目前用药浓度、给药方式尚存争议.对于新斯的明治疗无效及复发的间题亟需新的药物研究.药物治疗禁忌或疗效欠佳者可行内镜治疗,内镜下新技术如放置减压管或经皮内镜下盲肠造瘘术有着良好的临床疗效.手术干预作为治疗最终手段,往往伴随着较高的并发症率和死亡率.因此,临床医师应全面了解所有治疗手段,综合使用保守、药物和内镜治疗,造福患者.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小儿开胃增食合剂对小儿厌食症模型大鼠下丘脑和外周血中神经肽Y(neural peptide Y,NPY)的影响.方法:采用病因模拟法建立小儿厌食症动物模型,分别对模型大鼠下丘脑和外周血中NPY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小儿开胃增食合剂可以明显增加厌食症大鼠的食欲,提高下丘脑和外周血中NPY含量,与模型组和江中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p<0.01).结论:小儿开胃增食合剂可明显改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4月入住本院并接受PKP术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在局麻下行PKP术,术前给予心理护理及体位训练,术后给予密切的病情观察及中西医结合康复训练.结果: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40-70min,术后8h后疼痛即缓解,1d后可以戴腰
目的:探讨直肠上动脉"血管架桥"技术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术中判断消化道重建肠管长度受限的直肠癌患者3例,术中清扫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时采用肠系膜下动脉血管鞘内解剖方法在根部结扎,裸化直肠上动脉至与乙状结肠动脉最下支分叉处上方结扎直肠上动脉,以保留直肠上动脉及其下属血管弓与乙状结肠边缘弓之间得吻合支,达到用直肠上动脉"血管架桥"的目的,以保证吻合口近端肠管血供.结果:3例
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是临床中罕见的恶性肿瘤,约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1%-2%,占全身恶性肿瘤的0.4%[1].随着诊断技术的改善和提高,近年来小肠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由于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该疾病仍然面临着诊断困难,误诊率高,治疗不规范等诸多问题.本文就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病因、病理、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综述.小肠恶性肿瘤是罕见肿瘤,早期缺乏典型临床表现,故早期诊断率很低,
剖腹探查术是临床医生,尤其是急诊科医生经常而对的手术。针对闭合性腹部损伤剖腹探查的指征包括:(1)患者有明显腹膜炎体征,其他部位创伤不重,疑有腹内损伤;(2)腹部平位X片显示为膈下游离气体或肾周围、腰大肌周闹有积气,疑有腹膜后十二指肠伤、升结肠或降结肠腹膜后破裂者;(3)腹部有移动性浊音,疑有腹内出血者;(4)腹腔穿刺或灌洗阳性者;(5)伤后便血、呕血或血尿,伴血压下降者;(6)损伤后有早期休克征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发病率较低,发病年龄主要在40-65岁,男性多于女性,常见的部位为十二指肠降部,球部不会或很少发生癌变。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如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上腹胀痛、黄疸、消瘦、贫血、梗阻和上消化道出血等症状,尤其是40岁以上者均应考虑本病。该疾病早期诊断率较低,因此多数十二指肠腺癌病人确诊时已进入中晚期,加之肿瘤的恶性程度常较高、分化较差,病人常在早期就出现局部浸润和淋巴转移。原发性十二指
已有研究报道着色性干皮病基因(XPG)Asp1104His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相关,但是结果尚不一致.本研究旨在调查XPG Asp1104His基因多态性是否与中国人口的大肠癌易感性相关,并用进一步的荟萃分析验证这一结果.我们发现XPG Asp1]04His基因多态性与大肠癌易感性显著相关(显性模型:His/His1Asp/Hisvs.Asp/Asp,调整OR=1.39,95%CI=1.14-1
目的:左侧大肠癌易发生肠梗阻,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急诊手术解除梗阻.近年来,经内镜植入肠道支架解除梗阻,而后一期手术切除肿瘤并吻合的操作方式,以其并发症少、手术死亡率低,逐渐成为共识.然而,目前文献报道多为经内镜工作钳道内释放支架解除梗阻,本文试图探讨内镜辅助钳道外释放支架与经内镜钳道释放支架解除左半结肠恶性肠梗阻的优劣.方法:比较2014.12至2015年8月我院消化内科与普外科32例左半结肠恶性梗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出血的诊断和治疗,分析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一附院普通外科2008年至今20例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经保守治疗后治愈,15例术后吻合口出血患者在保守的基础上结合内镜下明确诊断后辅助钛夹或电凝治疗,效果良好,其中1例再出血,再次内镜止血后治愈,1例出现吻合口瘘,术后9-20天出院.
目的:探讨是否有更符合CME理念的右半结肠癌根治手术方法.方法:通过对局部解剖学、胚胎学的研究和腹腔镜下手术路径改进:第1步、中央淋巴清扫.第1步包括3个要点:(1)于SMV左缘和SMV血管鞘内间隙,对肠系膜上静脉进行鞘内清扫.(2)自有结肠血管根部至屈氏韧带上缘连线打开系膜,可显露胰腺下缘,确定结肠中血管根部清扫平面;常规清扫14V,切断结肠中动静脉;常规切断胃结肠干.(3)向上清扫胰十二指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