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为豆状核叉征的透析性失衡综合征1例

来源 :2015年安徽省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long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液透析并发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在临床上较常见,又称透析相关性脑病,包括透析失衡综合征、透析性痴呆等.由于透析设备的改进,透析失衡综合征目前较少见.本文中患者亚急性起病,表现为精神行为异常、构音障碍、四肢乏力、行走不稳,结合糖尿病、肾衰竭维持血透病史,头颅MRI表现为豆状核叉征(Lentiform Fork sign,LFS),CO2结合力明显下降提示代谢性酸中毒,诊断考虑透析相关性脑病中的透析失衡综合征。本例患者首次MRI示DWI/ADC均为高信号,提示血管源性水肿,病情进展后复查MRI示血管源性水肿的病灶较前扩大,而且病灶中心(豆状核)出现了细胞毒性水肿(DWI高/ADC低信号),可能与酸中毒进一步加剧有关。随着病情改善,复查头颅MRI结果提示原血管源性水肿病灶完全消失,而细胞毒性水肿病灶遗留异常信号。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 HLD)合并冻结步态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生对HLD合并冻结步态的认识.方法:对25例表现有冻结步态HLD患者的发病年龄、病程、临床症状特征、影像学特点、治疗效果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结果:25例HLD合并冻结步态患者中,多青年期发病,病程时间较长,多合并中-重度肌张力障碍型和肝硬化等内脏损害.临床症状特征:2
目的:分析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斑块的性质、狭窄率、分布之间的关系,探讨颈动脉斑块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我院诊断为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188例,选取同期非脑梗死患者150例为对照组.均行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血液生化检查,比较两组之间的斑块稳定性、分布差异,分析颈动脉斑块的形成因素.结果: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72.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稳定斑块更多见(
目的:讨论颈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中微栓子脱落后脑保护伞回应用.方法:指引导管到位后,在路图下送入保护伞至颈内动脉远端,退出外鞘后保护伞成功展开释放,植入支架,支架完全覆盖狭窄病变,退出输送器,后送入保护伞回收器成功回收保护伞并退出.结果:血流通畅,无1例脑栓塞.结论:在颈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联合应用脑保护伞,可以有效防止脱落的微栓子进入脑内,降低术中栓塞事件的发生率.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以及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情况及其与血浆蛋白质Z(PZ)、纤维蛋白原(FIB)相关性.方法:对75例脑梗死患者及35例非脑血管病患者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其IMT并观察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情况,并作对比分析;同时于入院后24h内抽取静脉血进行PZ、FIB测定.结果:观察组IMT,左侧为1.36 mm±0.16mm,右侧为1.29mm±0.15
目的:明确心踝血管指数在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效果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有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患者进行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CAVI值及血脂水平.结果:30例患者治疗后的CAVI值及血脂水平与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AVI值可以通过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而得以下降,从功能上反映了动脉僵硬度的改善,其可作为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
Background : Cerebral angiography has been the gold standard for the assessment of intracranial collateral circulation currently; however it has not been widely applied due to the disadvantages such a
中枢胆碱能系统是体内主要的神经递质系统,该系统损害与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等神经系统疾病所致认知功能障碍关系密切,胆碱能系统由能够合成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的神经元组成。这些神经元包含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其纤维投射的神经元上有烟碱型(N)和毒草碱型(M)受体。CCS分布广泛,存在于很多脑区,主要集中在基底前脑,包括Myner
目的:研究多发A波在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病程不同阶段中的出现特点,探索其对于GBS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62例GBS患者尺、正中、腓及胫神经在进行F波检测时多发A波的出现情况.按照病程分为2组(a组≤2周,3周<b组≤6周),运用卡方检验对a组多发A波在上下肢中的出现情况与健康人群多发A波出现情况、两组中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根神经病(AIDP)与轴索型多发A波出现情况进行
目的:观察黄蒲通窍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予以黄蒲通窍胶囊,0.35g/粒,4粒/次,3次/d,空腹服用)和对照组30例(予以多乃哌齐5mg/片,5mg,睡前服用).两组治疗前后均进行ADAS-cog、MMSE评分、ADL评分、SDSVD评分.结果:(1)临床疗效:两组患者临床总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表明中药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疗效相当(P
Parkinsons disease (PD) is second only to Alzheimers disease as the most common and debilitating age-associated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 and no current therapy that has been shown to unequivocally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