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法合成碳纳米管研究现状和V型热解火焰

来源 :2007年燃烧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h99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中概述了火焰法合成碳纳米管研究现状。提出了V型"热解"火焰合成碳纳米管方案。"热解"火焰把热和合成碳纳米管过程分开,可在范围较大的热解区域收集碳纳米管.V型火焰易于稳定、控制,可能是实现工业放大的一种比较合适的方式。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详细反应机理对正庚烷层流预混火焰进行了模拟,反应机理包括108种组分、572个基元反应。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火焰中的主要反应物(O2、n-C7H16)、反应生成物(CO2、CO、
会议
对汽油机颗粒的数浓度和粒径分布排放特征进行了测试。测试工况下,汽油机排气颗粒呈包含核模态粒子(10nm<Dp<50 nm)和积聚模态粒子(50 nm<Dp<487 nm)的双峰分布,排气颗粒的总数和总
会议
本文提出了一种求解双相迟滞热传导方程的解析方法,并探讨了微观热传导中独特的振动现象,给出了热传导振动发生的条件。发现当传热介质的尺寸越小,初始条件中给定的温度模态
内部缺陷形状位置的识别方法是传热反问题的重要研究内容,也是无损检测领域从定性到定量发展所迫切需要的理论基础。对带有内热源型缺陷的试件建立了二维传热模型,利用有限元
会议
本文采用自定义标量法模拟了丙烷扩散不完全燃烧及碳黑的生成过程。通过把反应组分定义为FLUENT程序的自定义标量、化学反应速率作为源项,求解质量、动量、能量和组分守恒方
会议
苏中友好协会用中文出版的《苏中友好》和中苏友好协会用俄文出版的《友好》周刊,自从创刊后,两国的广大读者,都把这两个杂志看作是自己的最好的朋友。这两个刊物对加深中苏
开展了针对性实验,对采用和不采用热烟测试方法下烟气的温度及沉降过程进行了量化对比,分析了热烟测试时卷入火羽流中的附加热浮力通量(无热烟测试时火羽流卷吸的是冷空气)对
会议
基于H2O分子辐射吸收的指数宽带模型建立了一套在开放空间中测量高温气体温度及其中水蒸气浓度的系统,分析了在指数宽带模型下环境因数与吸收系数的关系,对环境大气中水蒸气
多孔介质具有良好的蓄热、传热性能,多孔介质燃烧可以有效地降低系统的热损失,提高尺度燃烧的稳定性。本文在一个内径2cm、长2cm的圆柱形腔体里组织多孔介质燃烧,测量了点火
在电磁阀控制的脉冲爆震火箭发动机实验模型上,利用高频动态压电式压力传感器和离子探针系统,结合多通道瞬态采集系统,进行了多循环煤油氧气喷雾两相爆震压力速度及特征时间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