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油油藏注空气低温催化氧化采油技术研究应用进展

来源 :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工程专业委员会2016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kox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注空气低温催化氧化采油技术是一项高效、低成本的提高稠油采收率新技术.该技术是在稠油热采过程中,注入空气和具有氧化与裂解双功能的油溶性催化剂,催化加速稠油低温氧化裂解反应,在油层就地生成N2或烟道气,促进稠油氧化裂解改质,保障采油全过程的安全.适应性研究表明,该技术可在较宽的温度和压力范围内实现普通稠油、特稠油和超稠油的低温氧化裂解反应,氧化后稠油中轻组分含量和表面活性物质增加,胶质含量降低.辽河油田现场试验表明,该技术可有效提高稠油采收率,降低采出液含水率.进一步分析认为,该技术在注蒸汽热采后的稠油老区、难动用稠油油藏和海上稠油的开采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吐哈盆地葡北油田是我国第一个实现气水交替混相驱开发的油田,填补了国内油田注气混相驱开发的空白.本文详细介绍了该油田基本情况、混相驱开发方案设计及其实施情况,评价了
会议
南堡陆地油藏目前已经不同程度地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亟需攻关解决特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技术.根据常规稠油油藏水平井二氧化碳吞吐的显著效果,分析增油机理,确定注二氧化碳
会议
枣35玄武岩油藏生产层位为沙三段,孔隙、裂缝发育,地层原油黏度为1157mPa·s.该油藏从1996年1月投产弹性开采,平均单井日产油70t,从1997年产油出现大幅度递减,注水开发后注入
会议
因为环保问题,2004年开始将其他油区产出的天然气注入Aryskum油气田白垩系M-Ⅱ层气顶区后,油环中部区域的气油比大幅增加.对气顶注气进行数值模拟后认为,气顶注气减缓了油气
根据沈257高凝油砂岩油藏特点,开展了注CO2研究,室内进行了提高采收率模拟实验及数值模拟计算.室内实验结果表明,在沈257砂岩区块进行CO2驱方案可行.在室内模拟和CO2驱替实验
传统的固、液介质高温调剖技术虽在超稠油生产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其在解决地层压力低,油藏动用剖面调整等方面仍有较大局限性,而采用二氧化碳作为气相调剖介质,相比于传统调
曙一区杜84块兴Ⅰ组厚层块状油藏采用双水平井SAGD进行开发,在SAGD开发过程中存在蒸汽外溢、水平段动用不均及注采连通差等问题,开发效果未达到设计指标.研究认为,SAGP是由SA
在分析沈625潜山高凝油油藏开发特点的基础上,对注水保压开发提高采收率技术进行了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应用空气驱采油技术可进一步提高高凝油潜山油藏的采收率.系统分
黄沙坨油田为裂缝性火山岩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具有孔隙—裂缝双重特征,注水开发后,水沿裂缝窜进,导致油层下部水淹严重,整体动用程度不均,受油藏条件限制,常规调堵措施效果
点火是决定火烧油层成败的关键因素,点火过程中,首先是低温氧化形成结焦带,在结焦带燃烧以后,完成点火.其中低温氧化阶段起着很重要作用,而点火过程中空气的注入速度决定着低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