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辨识在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体会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次中医体质学术年会暨全国中医治未病高峰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nb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辨识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及方法体会. 方法:选取20-45岁体检人员207人,在常规体检的基础上增加中医体质辨识,并进行相应健康指导,三个月后进行体质干预效果评价. 结果:1.受检人员中未有指标异常的主要体质类型是:平和质、血瘀质、气郁质、阳虚质、湿热质;有指标异常人群的主要体质类型是:湿热质、阳虚质、痰湿质、气郁质;亚健康风险主要表现为:乏力、怕冷、易过敏、胸闷/腹胀、眩晕、焦虑等;2.有针对性进行干预调理后,偏颇体质人群减少,平和质人群显著增加. 结论:1.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于体质辨识能如实反映受检人员长期生活状态,通过体质辨识可增加亚健康状态及潜在健康风险检出率,很好地弥补常规体检的不足;2.体质辨识可以作为中医问诊的延伸,结合现代检测技术,有针对性改善亚健康人群状态,为健康管理模式的实施完善提供思路.
其他文献
冠心病是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能平卧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缺血性心脏病,近年呈现高发趋势,而痰湿体质、血瘀体质、阳虚体质及气虚体质为冠心病的几种主要体质类型,本文从中医体质学的角度出发,运用"治未病"思想,通过调理偏颇体质来进行冠心病的早期预防,为临床防治冠心病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中医药防治肿瘤越来越受到医学界与患者的重视和认可,成为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质与肿瘤发病的相关性亦为众多学者所证实.本文主要对近3年有关肿瘤患者体质类型分布的成果进行研究,探索中医体质类型与肿瘤发病的关联,为"治未病"指导下防治肿瘤、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提供参考与思路.
目前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等慢病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成为困扰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实现慢病防治关口前移急需找到新途径.本课题基于"体质土壤"学说,根据前期痰湿体质流行病学调查、基因水平检测结果,以及蛋白水平预实验结果,提出"痰湿体质是许多代谢性疾病的共同土壤,其引起人体代谢紊乱可能与免疫炎症进程、胰岛素抵抗及糖脂代谢相关蛋白分子表达失调有关,通过调节上述共同表达蛋白可实现痰湿体质相关疾病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心脑血管疾病、外周血管疾病、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疾病高度相关,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显示痰湿体质与HHcy关系密切,然而其分子机制则尚不明确.通过检测并比较参与同型半胱氨酸代谢过程中的多种酶的编码基因MTR、MTHFR及CBS的靶向miRNA的表达水平,发现痰湿体质分别存在着4个、8个和11个调控这些基因的特异miRNA,并且痰湿
目的:通过对金华某社区常住人口进行初步的中医体质类型调查,分析该社区居民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状况,为本区内居民的预防保健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通过填写中医体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金华某社区600名常住居民进行中医体质调查.结果:600例被调查者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为平和质160例,偏颇体质中阳虚质136例,气虚质95例,痰湿质53例,气郁质42例,血瘀质36例,湿热质34例,阴虚质24例,特禀质20例.
高脂血症发病率高且会引发冠心病等重大疾病,预防高脂血症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中医体质学认为痰湿体质是高脂血症的发病和发展的土壤.以"体质三级预防"理念为指导,从痰湿体质角度实现高脂血症三级预防,即未病时期预防疾病、临床前期早筛查早干预、临床期预防并发症.
2009年4月9日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是目前唯一具有国家级有中医辨证诊断性质的行业标准.本文从中医临床的角度分析九种体质辨识,认为按照《标准》辨识获得的九种体质,是人体近一年与体质有一定关联的功能和形态上中医学分类认识,兼具体质和证候的双重特征,其中八种偏颇质更具有人体近一年的中医证候特点.这一辨识结果,是中医临床的重要病史资料.而且,《标准》九种体质辨识方法,更是中医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是妇科临床常见病,本文探讨中医体质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相关性,根据治未病思想,认为调理偏颇体质对预防和控制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产生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观察口服中药颗粒剂配合健康教育调理痰湿体质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中华中医药学会)中的体质评定方法,对到北京市平谷区中医医院门诊部就诊并符合单纯性肥胖诊断标准的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分型评定并筛选出符合痰湿体质的患者100例,采用SAS9.0统计软件随机分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口服中药颗粒配合健康教育组(简称治疗组)和健康教育组(
本文通过对体质和健康状态概念的分析和讨论,认为体质和健康状态都是对人体功能和形态特性的归纳,但是健康状态包括了生理、病理、体质、病、证等特性,其范围更加广泛.体质好比土壤,对身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通过调整状态来改变体质,对状态的实时、动态、个性化的把握更容易达到健康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服务于治未病和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