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种体质辨识在中医健康管理体系建设中的价值分析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次中医体质学术年会暨全国中医治未病高峰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f_lu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4月9日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是目前唯一具有国家级有中医辨证诊断性质的行业标准.本文从中医临床的角度分析九种体质辨识,认为按照《标准》辨识获得的九种体质,是人体近一年与体质有一定关联的功能和形态上中医学分类认识,兼具体质和证候的双重特征,其中八种偏颇质更具有人体近一年的中医证候特点.这一辨识结果,是中医临床的重要病史资料.而且,《标准》九种体质辨识方法,更是中医健康管理体系建设中的重要抓手,也是推行有中医学意义的预防保健、让中医学有效融入社会公共卫生事业工作的重要突破口,在中医健康管理体系建设中具有引领和榜样的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对北京市平谷区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进行调查分析,了解该区2型糖尿病群体的中医体质状况,为中医药参与2型糖尿病健康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使用中华医学会公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对北京市平谷区333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结果:(1)平和质占33.63%,偏颇体质占66.37%.(2)偏颇体质以阳虚质、气郁质、气虚质为最多
目的: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探究PCOS常见体质类型,并进一步探讨痤疮型PCOS患者的体质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临床收集PCOS患者266例,分为痤疮组154例与非痤疮组112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PCOS痤疮患者的体质特点以及相关因素对其体质的影响.结论:PCOS常见中医体质主要为湿热质、气郁质;PCOS痤疮组T水平比非痤疮组显著升高;PCOS痤疮组饮食习惯特
胸痹作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日益威胁着广大中老年人群的身心健康.根据胸痹常见体质类型分布的流行病学调查得知,气虚质、血瘀质、痰湿质、阳虚质为胸痹的易患体质,本文论述了这四种体质人群的体质特征、易发胸痹的病机、临床表现,并总结了这四种体质类型胸痹的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的方药临证要点.
王琦教授擅长治疗各种内科疑难杂症,在子宫肌瘤的治疗方面亦有独到经验.主张"辨体-辨病-辩证"三辨模式高度统一.本文以一验案为例,试从体质角度入手,探讨王琦教授对于子宫肌瘤的治疗经验.
冠心病是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能平卧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缺血性心脏病,近年呈现高发趋势,而痰湿体质、血瘀体质、阳虚体质及气虚体质为冠心病的几种主要体质类型,本文从中医体质学的角度出发,运用"治未病"思想,通过调理偏颇体质来进行冠心病的早期预防,为临床防治冠心病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中医药防治肿瘤越来越受到医学界与患者的重视和认可,成为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质与肿瘤发病的相关性亦为众多学者所证实.本文主要对近3年有关肿瘤患者体质类型分布的成果进行研究,探索中医体质类型与肿瘤发病的关联,为"治未病"指导下防治肿瘤、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提供参考与思路.
目前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等慢病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成为困扰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实现慢病防治关口前移急需找到新途径.本课题基于"体质土壤"学说,根据前期痰湿体质流行病学调查、基因水平检测结果,以及蛋白水平预实验结果,提出"痰湿体质是许多代谢性疾病的共同土壤,其引起人体代谢紊乱可能与免疫炎症进程、胰岛素抵抗及糖脂代谢相关蛋白分子表达失调有关,通过调节上述共同表达蛋白可实现痰湿体质相关疾病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心脑血管疾病、外周血管疾病、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疾病高度相关,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显示痰湿体质与HHcy关系密切,然而其分子机制则尚不明确.通过检测并比较参与同型半胱氨酸代谢过程中的多种酶的编码基因MTR、MTHFR及CBS的靶向miRNA的表达水平,发现痰湿体质分别存在着4个、8个和11个调控这些基因的特异miRNA,并且痰湿
目的:通过对金华某社区常住人口进行初步的中医体质类型调查,分析该社区居民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状况,为本区内居民的预防保健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通过填写中医体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金华某社区600名常住居民进行中医体质调查.结果:600例被调查者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为平和质160例,偏颇体质中阳虚质136例,气虚质95例,痰湿质53例,气郁质42例,血瘀质36例,湿热质34例,阴虚质24例,特禀质20例.
高脂血症发病率高且会引发冠心病等重大疾病,预防高脂血症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中医体质学认为痰湿体质是高脂血症的发病和发展的土壤.以"体质三级预防"理念为指导,从痰湿体质角度实现高脂血症三级预防,即未病时期预防疾病、临床前期早筛查早干预、临床期预防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