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剂对镁合金表面化学镀Ni-P合金性能的影响

来源 :2010中国材料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y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提高AZ31B镁合金的耐腐蚀性,本文研究了以AZ31B镁合金为基体直接进行化学镀Ni-P镀层的方法。本论文研究的是镀液中缓冲剂浓度对镁合金表面化学镀的影响,利用测定镀速、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极化曲线等方法对化学镀的速度、镀层形貌、镀层成分和镀层的耐腐蚀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缓冲剂采用乳酸,其浓度为10ml/L时镀速最快,镀层颗粒细小且与基体结合紧密,镀层含P量最大,耐腐蚀性最强。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ANSYS有限元模拟、相分析和金相技术分析方法,对10CrNi5Mo钢120mm特厚板进行了综合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特厚板厚度方向各部位冶金质量差别很小。淬火冷却条件下,钢板表面获得单一马氏体组织,1/4T和心部得到板条M/B混合组织,组织差异是造成心部获得优良低温韧性的原因。板条M/B混合组织能显著提高10CrNi5Mo钢的低温韧性,降低韧脆转变温度,但对强度影响不明显。
通过合理的成分设计和离心铸造方法生产了奥氏体铸铁,其组织由奥氏体基体、A型石墨和少量的硼碳化物组成。该铸铁20~200℃平均线膨胀系数、抗拉强度、抗弯强度、硬度等均超过了L-NiCuCr1562奥氏体铸铁,尤其是热膨胀系数,与铸造铝合金非常接近。当用于活塞镶圈时,可减小铝活塞与镶圈在热运动过程中的热应力,提高活塞镶圈的使用寿命。该奥氏体铸铁的镍含量仅为L-NiCuCr1562奥氏体铸铁的30~60
本文研究了工艺条件对塑料化学镀铜的影响,考察了工艺条件温度、PH值、施镀时间对塑料化学镀铜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对镀层的形貌及成分做了研究。结果发现,在镀液成分为硫酸铜3g/L、甲醛(36%-40%)10g/L、酒石酸钾钠25g/L、氢氧化钠7g/L 的条件下,最佳工艺条件是,镀液温度50℃,pH为12,施镀时间为45~50min。在优化工艺条件下,镀层沉积速度最大可达13.728μm
为了提高H12铝合金表面硬度、耐腐蚀、耐磨等方面的性能,在铝合金基体表面进行化学镀Ni-W-P三元合金。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差热分析(SEM)等测试手段研究了镀层的组织、相变行为、镀速及其硬度。结果表明:镀液PH值为9.0,温度为85℃时,化学镀3h后,镀层已完全覆盖基体,表面由胞状颗粒组成,大小比较均匀,颗粒直径平均为7μm 左右,无明显的缺陷,W的含量高达9.60%,
为了获得氧与铀初期反应的动力学性质,实验利用表面吸附分析系统,采用微压PVT方法研究了O2在清洁铀表面的初期吸附反应行为,测量了饱和吸附量和反应概率。结果表明,氧的吸附量趋近一个极大值,约4.3×1015分子/cm2,粘附几率起初随吸附量增加缓慢减少;氧在清洁铀表面迅速解离,与表面铀原子反应生成氧化物,氧粒子扩散通过氧化物层,继续与界面处的铀原子发生反应;气体初期反应动力学进程依赖于表面反应产物的
工程陶瓷具有比重轻、耐高温、耐腐蚀、抗氧化和耐高温等优异的性能,陶瓷与金属的钎焊连接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工业、仪器仪表、燃料电池等领域。本文应用Cu-Ti钎料在不同工艺条件下钎焊Al2O3陶瓷和Q235 钢,借助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等对钎焊接头的结合情况、显微组织、元素分布、物相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选定的钎料,1100℃是最佳的钎焊温度,在该温度下钎料充分熔化填充接头间隙并与
鳞片状颜料应用于金属表面防腐涂装有望产生优异的功效。以鳞片状铝、锌复合粉为颜料,以有机乳液改性的无机硅酸盐水溶液为粘结剂,制备了改性无机锌铝涂料及其在金属制品上的涂层,研究了鳞片状铝粉量对涂料性质和富锌铝涂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颜料中含有15mass%鳞片状铝粉时,涂液粘度适中、分散性好、性质稳定,所得涂层外观明显改善、粘结性增强、耐酸性提高1/3及耐蚀性增强1倍,涂层综合性能优异。该新型水
本文选用不同的煤油流量、氧气流量以及喷涂距离,利用Praxair JP-8000型超音速火焰喷涂设备制备了三种WC-10Co-4Cr涂层,测试了涂层的相结构、显微硬度、孔隙率、开裂韧性、单道次沉积厚度和抗磨粒磨损性能。结果表明氧气流量、煤油流量和喷涂距离对WC-10Co-4Cr涂层的组织结构和性能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对涂层的相结构影响很小。涂层的硬度随着煤油和氧气流量的增大而增大,另外,涂层的孔隙率
为了提高6063铝合金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性,利用化学镀的方法对铝合金进行表面处理,通过利用称重法、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极化曲线等方法对镀速、镀层形貌和成分、镀层耐腐蚀性进行表征的方法研究了主盐浓度对化学镀的影响。结果表明:主盐浓度为25g/L时镀速最快,镀层与基体结合良好无脱落,镀层P含量最高,镀层耐腐蚀性最好。
在真空条件下采用蒸发-冷凝法制备了平均粒度约为80nm的纳米铝粉,通过引入氧化气氛对纳米铝粒子进行原位钝化处理。采用TEM、HRTEM、XPS、电子衍射、差热分析等手段,研究了纳米铝粉的结构与热反应特性。研究表明,经过表面钝化处理的纳米铝粉由两相组成,其核心为面心立方结构的Al,表层被致密的Al2O3非晶壳层紧密包裹,非晶壳层厚度小于5nm。经表面钝化处理的纳米铝粉可在空气中稳定存在,表现出较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