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联手温和伊斯兰文明,对世界和平具非凡的影响

来源 :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社科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lwcsqlq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亚太世纪,是亚洲文明,特别是中华儒学文明与伊斯兰文明崛起交融发展的世纪.这是世界文明在矛盾对立中相互冲击又交流融合的大变动世纪,见证了极端主义和伊斯兰恐怖主义对西方美国的9·11恐袭事件、见证了极端伊斯兰回祈团对印尼巴厘岛和雅加达国际酒店的恐怖爆炸,也见证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对阿富汗的侵略战争、对伊拉克的错误武力攻击,对叙利亚政府的失误武力侵略,造成"伊斯兰国ISIS"恐怖势力在中东的残暴肄虐,对世界文明与和平造成空前严重的破坏.千万中东难民涌进欧洲,引发了欧盟各国的动荡和英国脱欧的危机,标志着欧洲文明走向衰落、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正面对被边缘化的严重困境.欧盟瓦解危机和美国总统选举,显示民粹主义右翼势力兴起和西方文明的分崩离析,人类文明何去何从?全球人民命运共同体走向何方?中华文明儒家先圣"世界大同"理念与印尼努山达拉伊斯兰(温和伊斯兰)"宽容忍让"的融合落实,或许是21世纪世界和平安定的定海神针,是全球人民奋勇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效务实路线.
其他文献
马若瑟的《儒交信》,一向公认是中国首部的「传教士小说」,不过此一中篇之作不是清代中叶以后基督新教的「传教士小说」,而是明清之际天主教的白话传教之作,书写时间应介於康熙九年到十二、三年之间.马若瑟不是一般传教士,他用中文写小锐,也把中国文学如《诗经》或纪君祥的《赵氏孤儿》译成法文,伏尔泰阅之而有《中国孤儿》之作,影响几乎遍及全欧.马若瑟另一身分是清初特盛的耶稣会中国古经索隐派的大将,喜欢在《诗》、《
韩国自2015年7月21日起施行了所谓《人性教育振兴法》.由于在学校连续发生了几起因学生之间的暴力和排挤造成的受害事例,加上世越号事件的爆发,所以在国民之间形成了要求提高对他人的尊重、关心及责任意识的共识.此法的制定正是在这种共识下积极推动起来的.尽管人性教育振兴法正在实施,但是还没有对"人性"的意义形成一种共同认识.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该法的实施就很难得到预期的效果乃至成果.换句话说,首先要对"
众所周知,中华文明圈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文明,维持着以儒教为中心的自足的文明体制.受到儒教的影响,朝鲜在与西方接触之前,通过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建构、维持着社会秩序,自称是文明或小中华.然而,19世纪中叶以来,由于西方列强的东渐,东亚便纳入到世界史的舞台.在英国侵略中国、美国的黑船进入日本的状况下,朝鲜也不得不跟随世界史的潮流.西方利用强大的军事手段,在东亚行使了暴力,东亚的各国先后与帝国主义势力签定了
中国和印度同属东方文明古国,两国自古以来有着密切的文化交流关系,印度文化深深地渗透到中华文化之中,密不可分.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如何去发现传统文化中还活着的东西,使之发扬光大而服务于现代,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印度思维模式的哲学基础的分析,提出印度思维模式的特点以及与中国的异同之处,并将其归结为一种区别于西方文化的东方智慧.同时为了彰显出东方文化的特性,充分肯定和争取东方的话语权
起源于中国,强调家庭和社会的"德治",儒家思想对包括越南在内的很多国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在引导这些国家和地区接受儒家思想核心价值观的同时,还允许他们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价值观.儒学的作用体现在各种形式的组织帮助人们在各自的活动中加入了价值观,将单纯的关系转化为人们相互沟通交流的社会;数千年来,越南人民也形成了他们自己的价值观.通过越南史料和中国的汉语成语,本文会进行一些比较来阐明越南及中国家庭和
全球化(Globalization)是今天理解世界的发展趋势,理解文明的发展的一个根本出发点,在全球化的今天已经不可能仅仅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来思考经济、政治和文化问题.地缘文明的价值只有在全球化背景下才给予清晰的说明,本文正是从这样的角度来说明亚洲的价值,从亚洲在全球化历史进程中的命运,来揭示今天亚洲在全球化中的地位.
中国是东亚的文明古国.在古代,中国与世界上很多地区和国家有着广泛的接触.印度和中国这两个世界上的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任何一个国家文化的发展和强化都离不来与其它国家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印度与中国文化联系的时间可以上溯到很早的时期.印度文化在中国卓有成效的传播证明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时间跨度有千年之久.印中之间的文化联系可以追溯到很早的时期.在梵语经卷中就有无数关于中国的引文,只不过大多过于简略
2013年6月韩国总统朴槿惠对中国进行了定位为"心信之旅"的国事访问.所谓"心信之旅"被海外媒体解读为"真诚沟通和增进互信的旅程",认为朴总统此行的根本意义在于"巩固和加深与中国领导人之间的个人信任,同时要赢得中国人的心,为今后的坦诚对话奠定基础."同时媒体也指出,"这种互信的提升,也将成为韩中深入合作建立地区新秩序的基础,足以影响未来东北亚的地缘政治形势."“加强中韩人文纽带”是一个意涵丰富的提
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一个根本特点是不同文化传统、不同哲学思潮的交汇、碰撞和融合.在这样的世界背景下,对中国的研究已经不可能、也不应该像过去两千多年那样,作为一支受地域限制的学术传统,(相对)独立地发展.全球化的时代是一个比较的时代.就世界范围的哲学人文学科研究而言,如果说十八、十九世纪是理性的时代,二十世纪是分析的时代,那么,二十一世纪则是一个比较的时代.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研究必
2014年3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时指出:"中华文明经历了5000多年的历史变迁,但始终一脉相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其中在论述宗教时,特别提到了佛教,认为佛教在人类文明的交往和发展中,尤其是中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