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IR结合SPC用于巨豆三烯酮合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来源 :全国第一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k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应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采集巨豆三烯酮稳态合成过程下中间体及成品的近红外透射光谱数据,利用TQAnalyst7.1软件对光谱数据进行处理,并采用主成分分析-马氏距离法建立了判别定性模型,结合统计过程控制(SPC)理论确定了每一类马氏距离的控制阈值,得到了巨豆三烯酮合成过程中间体和产品的定性质量控制模型.对巨豆三烯酮合成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其他文献
本文在大环四胺中引入多个不同的功能基因,设计合成了一类多功能臂大环多胺配体及其La(Ⅲ)配合物.研究了此类La(Ⅲ)配合物对磷酸二酯(BNPP)的催化水解性能.
桥联多羟乙基臂大环多胺双核La(Ⅲ)配合物对磷酸二酯的催化性能优于相应的单核配合物.
在植物的光合作用中,植物中的叶绿素通过可见光的作用,把二氧化碳还原并得到能量.而一些铝卟啉在室温光照条件下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并将其引入有机高聚物链.本文报道了一系列
利用氢醌与2-硝基卟啉直接反应,合成了2-(2,5-二羟基苯基)-5,10,15,20-四苯卟啉及其镍、锌配合物(4~6),并利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它们对醌的分子识别,结果
利用氢醌与2-硝基卟啉直接反应,合成了2-(2,5-二羟基苯基)-5,10,15,20-四(4-羟基苯基)卟啉及其镍、铜、锌配合物(13~16),比较研究了13在光照和非光照条件下对癌细胞的破坏作
1,8-二氨基萘,或4,4-二羟甲基-2,2-联吡啶与5,10,15-三苯基-20-(4-溴代烷基苯基)卟啉反应,分别得到一系列键链柔性双卟啉化合物.得到的新的化合物分别由UV-Vis.,.IR,H NMR,和
利用近红外飞秒强激光辐照二氧化钛金红石晶体表面,利用显微激光拉曼光谱仪研究飞秒激光脉冲诱导二氧化钛金红石所引起的相变规律。 实验发现当激光的平均功率为300mW时,随
本文通过对绿茶粉近红外光谱进行分析,建立了测定茶多酚、咖啡因、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偏最小二乘法(PLS)模型.茶多酚、咖啡因和游离氨基酸的测定范围分别为16.12﹪~39.24﹪、1.94﹪~4.7
本文应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FT-NIR)光谱法测定了360多个云南不同地区具代表性的烤烟样品的近红外光谱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了预测烤烟烟叶氯元素含量的校正模型,并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马氏距离算法和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对不同生产配方的造纸法烟草薄片样品进行判别分类,建立了定性的判别校正模型,并对未进入模型的样品进行判别,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