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奶业发展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提高优质苜蓿生产技术水平

来源 :第二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暨牧草种子、机械、产品展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b3961048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简要介绍了"十五"重大科技专项奶业发展项目共性关键技术研究课题"优质饲草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的研究内容和课题进展.本课题已在优质高产多抗苜蓿新品种育种和筛选、苜蓿良种扩繁、清选加工检测和贮藏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优质苜蓿干草低损高效收获加工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苜蓿和饲用玉米青贮新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其他文献
本文对苜蓿的农艺性状在苜蓿产业化中的作用进行简要论述,并提出苜蓿优良农艺性状的选育方法.内容涉及苜蓿产量、秋眠性、抗寒性、品质、抗病虫害能力等农学性状以及运用生物技术工程等新技术、新方法进行转基因苜蓿新品种的培育,为苜蓿产业化可持续发展以及良种化生产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通过2001~2003年的田间系统调查和室内鉴定,明确了宁夏苜蓿病虫害的发生种类、分布和危害程度,目前在宁夏苜蓿生产中大面积发生并引起灾害性损失的害虫种群为蚜虫(Therioaphis trifoll、A-cyrthosiphom pisum、A.kondoi、A.raccivoca)、蓟马(Odentothrips lati、Thrips vulgatissiums、T.major)、草地螟(L
从苜蓿干草的营养特性出发,运用奶牛营养学和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对苜蓿型奶牛业的技术经济内涵做了探讨,阐述了苜蓿干草在高产奶牛日粮中的合理应用,并对北京地区苜蓿干草的合理价格范围做了分析.
紫花苜蓿在长期的生长进化过程中,适应了高原温带冷凉半干燥的自然条件,形成了耐寒、耐旱忌高温湿热,略耐碱性土壤,而不耐酸性土壤的特性.但通过改土培肥等措施也可在中亚热带海洋性湿润季风气候的闽北酸性土壤上生长,并获得高产.针对闽北土壤气候条件,提出了紫花苜蓿"二早四关三保证五项配套措施"的丰产栽培措施.
本文根据我国苜蓿害虫的研究成果将其研究历史分为三个阶段: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80至90年代和21世纪初;指出我国苜蓿害虫研究的主要成就是调查了主要害虫种类及生活史,积累了一定的防治经验;提出了今后随着苜蓿产业的发展,应按照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原理积极地开展苜蓿害虫防治的基础研究.
试验对来自中国新疆南、北疆以及美国、澳大利亚、伊朗和前苏联等国家的49份苜蓿种质材料进行了越冬率、田间生物量、干鲜比、叶茎比、种子产量、春季生长速度、刈后再生速度、株高等14个指标的农艺性状测定,通过供试材料各项指标综合农艺性状评定及聚类分析,结合田间抗性(抗病、抗旱)、室内遗传多样性和营养价值评价结果(另文发表),筛选出了一批在当地表现出优良农艺性状的苜蓿种质材料.
对产自呼伦贝尔的野生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 L.)进行栽培驯化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黄花苜蓿是一种适宜在高寒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优良豆科牧草.黄花苜蓿适应性广,能在PH6.5—8的沙壤土、盐碱草甸土上生长良好.黄花苜蓿年可刈割二次,在呼伦贝尔能形成较高的产量,鲜草产量达到50555.5kg/hm.黄花苜蓿营养价值很高,粗蛋白的含量达20%(现蕾期).黄花苜蓿在采取措施以后繁殖
2002年在新疆塔里木河中下游土地沙化、盐渍化较重、种植棉花长势不好的中、低产田退耕建植阿尔冈金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并进行鲜草产量与PH值、总盐和有机质的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经一年试验示范,结果表明:阿尔冈金紫花苜蓿在示范区内适应性强,可以完成生育期,有机质与产量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而ph值、总盐与产量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
本文通过对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结合形态学特征对采自苏南丘陵地区的苜蓿菌核病菌NJ1进行病原鉴定,确定病原菌为三叶草核盘菌(Sclerotinia trifoliorum).对该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18~23℃,最适pH值为5~9.病原菌对硫酸铵利用能力强,对L-半胱氨酸利用能力差;对甘露醇和乳糖利用最好,D-果糖和D-木糖利用较差,不能利用柠檬酸.用平皿法比
经过对来自于国内外几十个苜蓿品种多年(特别是近四年来)的引种试验,结果表明,龙牧801苜蓿、肇东苜蓿、龙牧803苜蓿、俄罗斯苜蓿、草原二号苜蓿、野生黄花苜蓿适宜呼伦贝尔高寒气候,抗寒性强、抗春冻、高产(年可刈割两次),有种子来源,可在呼伦贝尔高寒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