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腰椎下关节突距第5腰椎峡部垂直距离的X线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haof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第4腰椎(L4)下关节突距第5腰椎(L5)峡部的距离与L5双侧峡部裂及L5双侧峡部裂性滑脱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998年8月至2015年5月腰椎病患者77例,男37例,女40例,年龄16-72岁,平均46.9岁.所有患者均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获得明确诊断,影像学检查包括腰椎正位、侧位、左前斜位45度、右前斜位45度X线.所有患者均排除合并有腰椎侧凸、腰椎压缩骨折、代谢性骨病、腰椎肿瘤、腰椎感染、脊柱隐裂、腰椎畸形、旋转以及接受过腰椎手术等因素,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L5/S1)患者17例,男10例,女7例,将其归为A组即无L5峡部裂及滑脱组;L5双侧峡部裂但无L5滑脱患者22例,男15例,女7例,将其归为B组即L5双侧单纯峡部裂组;L5双侧峡部裂性滑脱患者38例,男10例,女28例,将其归为C组即L5双侧峡部裂性滑脱组.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腰部背伸肌力与骨密度的相关关系.方法 选择自2010年10月到2011年1月广东省部分地区行骨密度检测的144例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年龄分布在50岁~75岁之间.根据中医辨证分型依次分为:肾阳虚衰组、肝肾阴虚组、脾肾阳虚组及气滞血瘀组.四组患者均行腰部背伸肌力检测,最后将全部数据建立数据库,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四组中L1~4平均骨密
目的 总结上肢骨折后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患者的救治及护理经验,探讨防治策略.方法 总结2014年4月至2015年1月,因创伤致上肢骨折入院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15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56~86岁,平均年龄62.5岁.其中锁骨骨折2例,肱骨干骨折9例,肱骨外科颈骨折3例,尺桡骨骨折1例.患者入院时表现为患肢肿胀,持续性疼痛,予以夹板或石膏固定,评估危
目的 分析肱骨大结节骨折可吸收钉固定后骨折再移位的原因,以期能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减少和避免再移位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月-2015年3月以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固定的方式所治疗的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49例,其中男29例,女20例;年龄23岁-67岁,平均年龄38.6岁;左侧26例,右侧23例;新鲜骨折48例,陈旧性骨折1例;致伤原因车祸伤18例,重物砸伤4例,摔伤27例;伴肩关节脱位
目的 比较两种3D打印的不同截骨导板在全膝关节置换(TKA)模型预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行TKA的15例患者行带标定器的下肢全长负重X线正、侧位片及膝关节薄层CT扫描.男6例,女9例;年龄53~86,平均67.8岁;左膝7例,右膝8例.利用统计形状模型(SSM)技术及2D/3D配准技术建立下肢模型,进行数字化模拟手术,确定截骨角度及位置.根据确定的截骨方案,用2种思路设计截骨导向器
目的:观察使用金对金和金对聚乙烯两种不同摩擦界面假体行初次全髋置换术后患者中期随访时的临床效果,血清金属离子浓度变化情况及其影响,评估两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于我院行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64例患者,根据使用假体的摩擦界面分成两组,其中金对金组32例,金对聚乙烯32例。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临床效果评价(体格检查、Harris评分及SF-36评分)、影像
目的:具有抗菌涂层的内植物相关研究是防治人工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的普遍研究思路。本项目中,我们采用聚多巴胺修饰钛金属表面加载不同浓度铜离子并考察其抗菌性能和对成骨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为临床新型假体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聚多巴胺修饰钛金属表面加载不同浓度铜离子形成具有抗菌作用的涂层,通过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XPS、接触角、离子释放实验等考察涂层的形态特征、元素构成、以及亲疏水性等理化性能。在不同
目的 研究孕酮注射液对大鼠随意型皮瓣存活的影响.方法 取健康SD大鼠40只分为2组,采用改良的McFarlane大鼠随意型皮瓣制作方法造模,实验组每天腹腔注射孕酮注射液10mg/kg,对照组每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mg/kg.术后第2天大鼠随意皮瓣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等缺血再灌注因子检测,术后第7天进行大鼠皮瓣存活面积的检测,同时取皮瓣近中远端组织经组织HE染色切片后光镜下
目的:探讨颈髓中央损伤综合征的手术指证、时机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年12月~2009年12月,39例颈髓中央管损伤综合征患者,其中男24例,女15例;年龄21~60岁,平均41.5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8例,平地摔伤11例,高处坠落伤8例,重物砸伤2例;损伤机制:过伸性损伤27例,屈曲性损伤9例,垂直压缩损伤3例 ;体检:脊髓休克期后单纯双上肢感觉运动障碍9例,四肢不全瘫24例,均为上肢瘫痪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nt Osteosynthesis,MIPPO技术)治疗胫骨Pilon Ⅱ型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我院于2005年1月至2013年7月共收治56例胫骨Pilon骨折患者,按Riledi-Allgfiwer分型均为Pilon Ⅱ型骨折,平均年龄31.4±11.2岁(最低年龄20岁,最高年龄51岁
目的 比较研究静脉自控镇痛(PCA)与多模式镇痛治疗跟骨骨折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8-2016.02跟骨骨折并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患者120例.患者随机分入PCA 组(A组)或多模镇痛组(B组),每组各60例.A组术后均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B组术前3天口服塞来昔布 200mg bid,术中切口局部使用罗哌卡因,术后3天内帕瑞昔布 40mg im/iv q12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