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帝王与《诗经》的传播

来源 :第六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anj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结合艺术消费与艺术生产理论,从特殊读者影响艺术生产的角度出发,探讨西汉帝王的艺术消费需求对《诗经》在西汉解读政教取向的引导作用。其中力图解决三个问题:一、西汉帝王的政教需求影响《诗经》在西汉的解读与传播。 西汉帝王的艺术消费需求对《诗经》传播有重要影响,其中有春秋战国《诗经》解说的文化传统基础,也有西汉社会政教需要的现实政治基础。出于政教目的,西汉帝王在《五经》中最早确立了《诗经》的经学地位,极大促成了西汉人阐释《诗经》经世政用意义的倾向,并在西汉中后期与谶纬迷信密切结合起来,直接为政教服务。二、西汉帝王的诏令引诗影响《诗经》的解读和运用。西汉帝王在诏令引诗中体现出了注重政教和艺术形式美的倾向。在帝王诏令的召唤下,西汉文人出于利禄目的,努力迎合帝王的政教需求,从而形成了经世致用的解诗用诗传统。三、西汉帝王的政教需求影响今古文经学的地位。通过对四家诗解说的考察,不难发现今文三家与政教结合更为密切,并且力图直接服务于西汉政治社会,政教色彩浓厚;古文《毛诗》虽解诗也有政教倾向,但由于它注重名物训诂,与现实政治关系不如今文三家那么密切,加上其传人与西汉帝王的微妙关系,使它最终未能立于学官。
其他文献
孟子在《离娄》(下)说了下面一段话: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晋之乘、楚之祷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孟子这段
会议
《诗经》里的诗歌原来是可唱可颂的,至少在春秋及战国前期,人们在赋诗的过程中仍然有音乐的伴奏。但是,随着"诗三百"礼仪成分的淡化,这种音乐性成分也在逐渐丧失,至战国后期到汉初
会议
中国古代的诗学理论,与诗歌创作一样源远流长。诗经是中国诗学理论的滥觞。检索《诗》305篇,涉及诗学理论的有17处,其中《风》3处,《小雅》7处,《大雅》6处,《颂》1处。其内容:一、
如果20世纪曾经是一个各个古老文明辩论如何全面西化和加速现代化的世纪,那么21世纪则是各个开发中国家力图"恢复信心"和奋争知识经济维护生存的世纪。与此同时,也是曾经过度迷
会议
自1998年以来,我国房地产业蓬勃发展,但是城市商品房的价格却节节攀升且超出了大多数居民的承受能力,不利于小康社会的建设。本文针对城镇住宅商品房,研究住宅商品房价格与内
受中国建筑砌块协会委托,我以协会副理事长身份赴美国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市(Luisville)观摩2011年11月27~29日在该市贸易中心举办的“2011年北美硬质景观技术交流暨贸易展览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夏商周村社文化演进下的《诗经)文本研究》(988zW005)的阶段性成果。这项基金项目原由张松如(公木)教授申请和负责,松如教授病逝,现由他的助手赵
诗分风雅颂不当,还有二南与笙诗,风雅颂指政治功能。周太师确立礼乐,孔子正乐。颂诗的产生在周初作礼乐的基础上,有歌颂和警戒的功能。礼乐崩坏,风诗产生。颂分鲁商周的原因是周商
钟嵘《诗品》认为阮籍的《咏怀诗》源出于《小雅》,王夫之《古诗评选》则认为出于《国风》。本文从对阮籍《咏怀诗》产生的时代背景、个人遭际、诗歌旨趣分析以及征引南朝颜延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