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焚烧导致湖北中东部一次严重霾天气过程的分析

来源 :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ovo_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地面气象要素、火点信息及污染物资料,研究了2014年6月12~13日湖北省中东部地区一次重度霾天气的成因及污染特征.结果表明:导致此次霾天气的主要原因是安徽省北部大面积秸秆焚烧所形成污染气团受偏东北气流输送的影响,12日在湖北中东部形成了两条"带状"的能见度低值区,最低能见度仅为2.1 km.秸秆焚烧污染物输送气流由北向南影响湖北,主要作用于孝感-武汉-咸宁一带,3个地区PM2.5峰值浓度均超过了600 μg/m3,且武汉和孝感的PM2.5与PM10质量浓度比值在12日增加到0.76和0.77,并出现了0.96和0.93的最大值,随着污染气团的传输,其中PM2.5所占比例会出现明显下降.SO2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不显著,NO2质量浓度在污染物质量浓度达到峰值前1~3小时达到峰值,而CO是秸秆焚烧产生的主要污染气体,其质量浓度变化与PM2.5和PM10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66和0.67.风矢量和分析表明:6月12日湖北省中东部存在明显的东北来向气流输送,污染物的输送是该时段霾天气发生的主要影响因子,而6月13日湖北省东北边界处的输送气流已经明显减弱消失,东南部风矢量和异常偏小导致的污染物堆积是该地区污染持续的主要原因.
其他文献
  基于2013年武汉市环境监测数据和气象要素资料,分析该市空气质量特征及气象因子对其影响.结果表明,四种天气条件下(雾天、霾天、晴天、雨天)6种污染物(SO2、NO2、CO、O3
会议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针对不同学段,科学设置具体教学目标.大学阶段的思政课在内容上具有精深性,在师资配备上具有关键性,在育人融通上具有飞跃性,在体制机制上具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新时代新形势要求我国高校文科教育必须加快创新发展的步伐.高校外语学科应把学科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与服务国家战略及社会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实践中,应强化价值引领、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成为学生成长成才道路上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过程中的知心朋友,要在讲政治、懂教育、会管理、有学问、找差距、抓落实上下深功
  以霾为代表的的空气污染过程,严重危害人体健康。霾的形成与细颗粒物化学组分密切相关。本文详细报道了颗粒物化学组分监测仪(ACSM)在表征致霾细粒子化学组分,包括有机物
会议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符合产业发展和行业需求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金融人才的培养需要针对行业发展变化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厘清人才培养面向的行业岗位,依据岗
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在多个方面精准发力,其中,推进高校课堂革命是重要一环.课堂革命既是教学过程外在形态的转变,也是教学内在实质的更新.创造有利于推进课堂革命的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专业课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专业技能课课程思政应遵循技能课自身教学规律,深入挖掘专业技能课与思政教育的契合点.本
加强和改进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对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把牢高校办学正确政治方向、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北京工业大学以青年教师为主体开设“青马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