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汛期洪涝成因对比分析

来源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暨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2011年度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fsfd4545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7月长江流域的主要降雨带位于长江上游嘉陵江、岷沱江流域,该地区发乍了两次强暴雨洪水过程,各站过程累积雨量一般都在150~300毫米。长江上游十流发生了自1987年以来最人洪峰流量,三峡水库20日出现了入库洪峰流量70000立方米/秒的建库以来最大洪水。江苏省出现三次暴雨到大暴雨天气过程,由于本地的强降水和上游米水的汇合,7月12日开始长江南京段开始出现超警戒水位(警戒水位8.5米),持续时间为37天。针对长江流域汛期洪涝的成因,笔者从厄尔尼诺事件、南海夏季风、副热带高压、环流、积雪几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
其他文献
  经验正交函数分析方法(EOF)是止交函数分解方法的一种,其优点是可将某要素场分解为不随时间变化的空间函数部分特征向量及与空问无关的时间函数部分,该方法同样可用于某空
会议
主人公小传:阿布力,哈萨克族,1989年入伍,1994年入党,中校警衔,现任新疆塔城裕民边防大队政治委员。他带领官兵出色完成了多项重大任务,所带队伍2010年被公安部边防局荣记集
  重庆地区有百年以上气象观测记录的站点仅1个,即主城区的沙坪坝气象站(区站号:57516),为国家基本站,降水资料选择1892~2010年共119年的逐日降水资料。考虑到汛期降水集中期中
  本文采用《华东地区近五百年气候历史资料》记载的旱涝等级序列(1470年-1975年)及NCEP/NCAR高度场、风场资料、海温等资料,参考《中国气象灾害大典》、《中国近五百年旱涝
会议
  选用塔里木盆地自1961年建站、探测环境稳定的36个气象站冬季(12月-次年2月)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资料进行分析。据世界气象组织(WMO)的规定,把距平达到1.3倍标准差的事
故障现象:“三无”分析推断与相关疑问(逻辑推理)1.开机测+B(135 V)下降至50 V,摸“行管”散热片微热(当时忽视了这一点,见后文分析)。测行电流IH为700 mA(正常为400 mA左右)
  位于中国南方的广东省多年平均气温22度左右,降雨量1700多毫米,是我国温暖湿润地区。近十几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广东省在暴雨洪水频发的同时干旱频数也在不断增加,早涝交替加剧
就目前而言,我国社会经济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我国也越来越趋向于城市各项功能的提升,也通过满足不同服务对象的需求和进一步等级分化来逐步实现城市功能的提升.同时随
期刊
重庆能源集团金鸡岩洗选厂职工叶光伦,退休后申请留在煤矸石山上植树造林。8年来,叶光伦植树1000余棵,将“黑山”变成了青山。叶光伦老人无子女,退休前在该厂生活服务中心绿
  使用黄河中游地区农业气象站的土壤重量含水率资料,研究范围选32-42°N,100-116°E,剔除作物生长期进行灌溉的站,研究区内选出34站,其中19站观测深度为0-100cm,15站为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