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党立宪初论

来源 :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ua85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党国家的时代已然到来,政党操控选举,垄断国家权力,主导法律及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牵引着一国宪法政治的进程,乃最为普遍和常见的政治现象,亦是不容否认的事实。但是,政党异化和政党专断统治亦是历史事实。为此,现代国家将政党纳入宪法调整范围,规范政党组织及其行为。政党立宪是现代宪法的一个基本内容,亦是二战后宪法发展的一个趋势,是中国法治建设的核心。本文对这一现象作一初步研究。
其他文献
“信阳事件”是多方面制度因素造成的,本文只是从中央与地方关系这个侧面分析事件的成因。没有人注意到,“信阳事件”实际上是自上而下的中央集权控制的产物。集权体制不仅导致
会议
姜异康1953年1月生,山东招远人。中南海业余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毕业,在职大学文化,工学硕士。197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12月参加工作。先后在部队,山东电影机械厂,济南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案例阐明的适用法律具体规则,以法律授权最高人民法院对审判工作和审判程序中具体应用法律问题进行解释的形式,构成中国法律渊源中的"案例法".这不仅可以从
会议
《反分裂国家法》第八条是全国人大给国务院与中央军委的宣战权的授权条款.该授权符合现代战争与对台作战的要求,符合我国宪法的有关规定.根据字面解释,该授权条款有下列特点
宪法的实施问题,是关系到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能否得到切实推进和依法治国事业能否成功的关键问题,也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间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和严峻的问题。自1982年宪法
现行宪法和立法法所设计的合宪性审查制度中所规定的合宪性审查对象没有涉及到对于国际法律文件即国际条约或协定的合宪性审查。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拟对于国际条约的合宪性审查
会议
"主权"与"合法性"是宪政国家得以发育和成长的两个基础性要素.基于"主权意识"而产生的民族国家是宪政国家幼年时期的雏形,而只有获得"合法性"的现代国家方能成长为宪政国家."
会议
2008年7月21日,法国通过了"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机构现代化"的宪法性法律,对现行的宪政体制进行了调整和修改.改革主要围绕三大主轴,即规制总统权、加强议会权和增设公民权.尽管
本文简述了依宪执政的内涵,指出依宪执政的主体只能是执政党,目标应当是建设宪政中国。依宪执政是制度、行为、文化的结合体,它不仅是文本、制度意义上的,也是理念、文化上的,即
中国法治建设已经走过了三十年的路程,这个过程的突出特点是:总体上看,进步都是渐进的,有曲折,有发展,而最终是向前发展的。我们应当明白,之所以有曲折,必是因为有阻力;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