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艺术院校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以广州美术学院为例

来源 :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kais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艺术院校在科研项目方面呈现出科研成果少、科研力量弱、科研投入少的现状.这种情况跟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工作不够到位有关.本文从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出发,分析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改善艺术院校在项目申报方面的不足,并为其他高等院校科研项目管理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其他文献
创新及其教育之本在文化,本立道生.中西文化各有其基因、进路及相应的创新特点与机制.“西学”以“理性文化”为主导,基于“个人主义”形成了“自由-理性-真理”结构,其创新机制主要是通过“纯思”、“实验”和“脑力”等对象化方法,使“科学真理”得以“否定—重建”,其科技文化由此不断“线性递进”.“中学”以“心性文化”为主体,基于“关系主义”生发出“仁—诚—道”结构,其创新机制主要通过“情思”、“体验”和“
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与转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学校本身的发展历程使学校的人才培养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路径依赖性,传承的地域文化影响着行动者的认知,制约与规范着人的行为;组织内部的办学理念指导着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核心要素的变革,并需建立完善的制度为各项改革保驾护航,关键行动者在某一时刻为学校的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组织之间建立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是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保证,不断完善相关制度能
社会和整个高等教育体系迫切需要建设高水平大学,并不意味着某一所高等院校需要建设或者可能建成高水平大学.任何一所高等院校建设“高水平”都需要理性地说清楚自己与别的大学不完全相同的为什么.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立论基础首先是学生,是高质量的教育.任何一类机构的高水平都必须最终体现在所完成的社会职能上,高等院校也不例外.按实现社会职能的效果排列组合,高水平大学可以大致分为四类,世界一流大学,国内高水平大学,行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聚焦地方产业需求,按照“高校+高端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的发展模式,构建“一园N院一中心”的科技创新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培养一流工程师和企业家,在创建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同时,大幅提升与地方产业的契合度,为推动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智力支撑、科技支撑,形成了“科技服务产业”的办学特色.
针对当前地方本科院校普遍存在着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普遍不强,二是教学资源、双师型师资不足,高校可以依托内部传统的学科专业学院,与地方产业、行业协会或若干企业合作建“产业学院”,按照“专业共建”、“课程共创”、“人才共育”、“师资共培”、“资源共用”、“成果共享”的新思路,逐步探索出一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新模式.
双一流”背景下以模拟创业项目驱动,以课程教学为平台,孵化创新创业梦想,有机融合生产实习、广告策划、食品包装学等联系紧密的专业课程,综合运用五种教学模式进行课程理论和实验的教学工作,实现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食品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产业学院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个模式,通过“高校+高端研究院所+龙头企业”的形式组建产业学院,促进学校、企业、研究院所、学生等多方利益的实现。
地方本科高校应积极探索提质增值、促进持续发展的可行路径,走产教融合发展之路,与地方政府、行业、大型企业等共建产业学院,加快向应用型转变战略.本文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为例,介绍了产业学院的含义、学校推进“双学院制”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现状,其次说明了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产业学院的组织架构、运行管理模式,继而阐述了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在推进产业学院的过程中的探索与思考.
大学文化是高等院校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和灵魂.当前高校转型发展,从本质上来说,是大学文化属性的转型.首先,揭示大学文化的价值内涵与转型发展的关系,指出大学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原因;其次,从理念文化、学科文化、教学文化、质量文化、众创文化、环境文化、书院文化、社团文化以及地域文化等方面阐述大学文化建设的创新思想和实践路径.最后,强调构建具有深厚底蕴和鲜明特色的大学文化是地方本科院校在转型时期基础性、战略性、
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与教师向双师双能型转型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双师双能型教师转型依赖其专业身份的文化建构,从外在身份赋予到内在文化创生的专业身份建构中,双师双能型教师存在先赋性身份焦虑、结构性身份焦虑与建构性身份焦虑,打造具有工匠精神的专业文化、建构可以身份互塑的关系文化、形成能够转识成智的实践文化是双师双能型教师化解身份焦虑继而进行文化建构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