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F核心要素评价社区脑卒中PNF技术的可行性研究

来源 :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七次全国老年医学与康复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long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中国版脑卒中简明ICF核心要素量表(以下简称中国版ICF简表)在社区脑卒中康复中应用的可行性. 方法:146例社区脑卒中患者,接受以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为主的康复治疗6个月.按照中国版ICF简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和SF-36的规则进行治疗前后评定.效度研究采用校标效度,以Spearman相关性判断中国版ICF简表与NIHSS、BI和SF-36的相关性大小.信度研究采用重测信度和内部一致性的分析方法,分别以Kappa检验和Cronbachα来表示. 结果:中国版ICF简表的四个成份中,身体结构、身体功能,活动与参与的Kappa值治疗前后分别在0.782-0.935和0.787-0.965之间(P<0.01);环境因素的Kappa值治疗前后分别在0.578-0.931和0.608-0.969(P<0.01)之间,有较为良好的重测信度.身体功能、活动与参与和环境因素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α值治疗前后分别在0.774-0.926和0.786-0.953之间.治疗前后该量表与NIHSS,BI,SF-36相关系数分别为0.848,0.867,0.798(P<0.01)及0.854,0.879,0.832(P<0.01),提示ICF与NIHSS,BI,SF-36有较好的共同效度. 结论:在社区脑卒中康复治疗前后,中国版ICF简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可以进一步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脑外伤恢复期康复护理干预,考察其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方法:选择病程6个月以上的脑外伤患者156例,通过康复治疗和护理后,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脑外伤发病6-12个月患者(P<0.01);脑外伤病程>1年患者(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后脑外伤恢复期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改善.
目的:评估一般介护疗法与介护联合群体康复训练疗法对天津市养老院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精神状态的影响.方法:天津市养老院介护部211名住院老人为调查对象,选择其中能坐起,生活依赖明显(20<BI<40),年龄>70岁,无严重痴呆、意识障碍或者明显视听觉、肢体、语言障碍,无急性感染、心肌梗死、外伤等急性应激情况的患者,并有一定文化的老年人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9例,女41例.年龄70~94岁
我科积极响应护理部的号召,从2011年2月起,在本病房全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实施责任包干制整体护理模式。将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前、后12个月的我科住院患者中发生胃管脱出、误吸、气切套管脱出、跌倒等与护理质量相关指标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基础护理质量不断提高,病人满意度提高了,家属的信任度增加了,进一步体现了护士的专业价值。
目的:尘肺病是一种以肺脏损伤为主要病变的全身性疾病,需要定期体检,进行药物辅助治疗,还需要良好的护理及康复功能锻练,控制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减慢肺功能衰退的速度,延缓患者生命.方法:选取我科2011-2012年收治尘肺病患者123例为治疗组,2010-2011年收治尘肺病患者100例为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资料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除药物治疗外还进行康复治疗、康复护理、心理疏导.结果:治疗组治疗
目的:通过对社区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者应用间隙导尿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为康复专科护士制订间隙导尿规范及实施康复护理提供帮助.方法:对上海社区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者76例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间隙导尿应用情况和间歇导尿应用的影响因素.结果:48.7%排尿方式应用留置导尿;21.6%采用叩击或腹压排尿;5.3%应用间歇导尿.影响间歇导尿应用的主要因素:92.1%脊髓损伤者担心
目的:探讨温针灸配合护理干预防治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2011年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屏山分院6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抽签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43例膝),采用温针灸配合护理干预治疗;对照组30例(41例膝),采用温针灸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症状积分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0.20%,对照组有效率为84.6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脊髓损伤康复期患者心理改善的效果.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6个月后比较二者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不良心理于护理后6个月在统计学上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脊髓损伤患者伴发的不良情绪,提高临床疗效.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改善脊髓损伤后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目的:探讨量身定做健康教育处方在临床的运用.方法:将316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比较,对照组采用现有的单一的病种健康处方进行宣教,实验组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量身定做一份健康教育处方,并少量多次、分阶段进行宣教.结果:采用健康教育问卷调查表进行评价效果,实验组病人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知晓率,二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针对脑性瘫痪患儿治疗疗程长,每个疗
脑卒中病人60例,全部来自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病人,随机将病人分为两组,每组病人30例,常规组按照基础护理的方法,给予基础护理和常规康复治疗,时间为1个月;对照组除上述方法外,给予规范的康复护理方法。结果显示,进行规范的护理干预的病人治疗后效果明显高于常规组(P<0.01)。治疗有显著差异性。通过早期的规范的康复护理可以减轻病人的肌肉萎缩,减少关节畸形发生,减少足下垂、内翻等继发障碍的发生,为恢复期的
目的:探讨实施医护一体化模式对胸部肿瘤病房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在胸部肿瘤病房实施医护一体化模式,将我科护士分为3个责任组,与3组医生结合为3个医护工作小组,同时调整排班方式,护士实施APN排班,对比实施前后3个月两组模式下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医护一体化模式及APN排班下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传统责任制排班模式.结论:医护一体化模式及APN排班符合病人的需要,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