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NiAl2O4粉体合成及其在染料敏化太阳电池上的应用

来源 :2010中国可再生能源科技发展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PEG-6000为分散剂,用醇-水共沉淀法制备NiAl2O4纳米粉体,并将其制成NiAl2O4/TiO2复合薄膜电极.采用XRD、TEM、UV-vis、太阳能电池Ⅰ-Ⅴ测定仪等分析手段对薄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加入PEG-6000后,粉体分散良好.当NiAl2O4纳米粉体掺杂量为2%时,复合薄膜电极具有最佳的光电性能,光转换效率(η)达到5.93%,与纯TiO2薄膜电极相比,提高了17.4%.
其他文献
长寿可靠型微水节能热风阀是一种长寿、可靠、节水、节能、环保的新型产品。本文主要介绍了长寿可靠型微水节能热风阀的热态实验,对实验装置、测试工况、数据采集系统、实验数据等进行了阐述。该实验所采集的数据为目前生产的长寿可靠型微水节能热风阀的工作状况、实际性能等各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并为将来对该种阀门的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本文通过对比国际钢协CO2排放计算方法,提出高炉的工序CO2 排放和吨铁CO2 排放两种算法,前者高炉工序直接的排放,而后者包括焦化、烧结等上游工序的间接排放。这两种算法可用于不同的用途,以满足钢厂和行业的不同需要。按照本文的计算方法,国内某2000 级高炉的工序CO2 排放量为吨铁1185.9kg,吨铁CO2 放量为1666.9kg,计算结果符合“排放量与能源消耗成正相关”的规律。
高炉监测与仿真技术是在高炉开炉装料和开炉后,监测高炉内装料和冶炼情况的新技术。利用激光网格和激光扫描技术进行开炉落料研究,得到炉料的料流轨迹和料面形状,将布料规律输入布料仿真模型,可以离线或在线指导高炉生产时的布料操作。高炉炉顶摄像仪能够在线观察炉内料面和炉顶设备的运行情况,使操作人员及时了解炉内气流分布和炉况变化和异常情况,主动地调控高炉运行。高炉风口摄像装置能同时实时观察高炉各个风口的工作状况
本文研究了Al 合金化获得TRIP 效应的冷轧低碳汽车钢板的显微组织及其控制方法。对实验钢两相区等温淬火和贝氏体区退火热处理后得到的试样,利用Lepera 试剂进行着色腐蚀,通过对彩色金相组织的观察研究奥氏体在两相区和贝氏体区两个温度区间等温时的相转变特征。对两相区等温淬火和贝氏体区退火后试样进行X 衍射分析,通过比较(211)α与(220)γ(331)γ衍射峰的积分强度确定残余奥氏体的相对量,用
利用扫描电镜、X衍射、拉伸试验等手段研究了合金成分和奥氏体化条件对冷轧TRIP 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成分影响冷轧TRIP 钢的力学性能,C-Mn-Si 和C-Mn-Al-Si 系TRIP 钢综合力学性能较优越,强塑性配合较好,而C-Mn-Al 钢较低的强度和塑性与其残余奥氏体稳定性较差有关;两相区退火时奥氏体转变量对冷轧TRIP 钢的组织和性能均具有明显影响,对于C-Mn-Si
本文利用Gleeble 1500 热模拟试验机进行单轴热压缩实验,并结合SEM、EBSD 观察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过共析钢(T10)在Acm~Arcm 和A1~Ac1温度范围内两阶段循环变形后缓冷所得超细化(α+θ)复相组织的转变过程及其力学行为。结果表明:过共析钢在Acm~Arcm 温度范围内进行过冷奥氏体形变后,在A1~Ac1温度范围内再变形时,可以利用应变量控制再奥氏体化进程,在一定应变量
利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等实验方法,研究了回火温度对低碳贝氏体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回火温度对钢的屈服强度的影响明显,而对抗拉强度的影响较小。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屈服强度增加,增幅达93MPa,冲击韧性大幅提高并在600℃时达到最大值。回火前后力学性能的变化主要与回火后细小粒子的析出以及大块MA岛的分解和分解后碳化物的球化有关。随着回火温度的增加,贝氏体铁素体基体位错密度
本文针对首钢生产的工程机械用高强钢Q550D 进行了回火试验,并对热处理后的组织性能变化进行了分 析与总结,结果表明,随着回火温度的上升,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伸长率经过很小的下 降后不断提高,冲击功在低温时下降明显,当回火温度较高时有少量回升。利用金相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热处理后 的金相组织与析出行为进行了观察,并结合显微组织对性能变化的规律进行了微观机理的讨论与分析。
本文介绍了马钢环保自润滑热浸镀锌钢板的开发、试制情况,并通过高速深冲实验、盐雾实验、涂装实验比对普通热浸镀锌钢板和自润滑热浸镀锌钢板的各项工艺性能指标,得到了优化的系统工艺,成功开发了马钢环保自润滑热浸镀锌产品,并在IT 制造、微电机制造领域得到应用。
以一种新型的四叶片组合静态混合器为研究对象,对其湍流换热性能进行了实验测量并同SK型静态混合器进行对比,测量结果表明:在2.6×103≤Re≤4.6×103范围内,新型静态混合器管内努塞尔特准数计算式为:Nu=0.0638Re0.8Pr0.4,其传热效率比SK型静态混合器提高约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