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望远镜主动面重力和温度形变的测量和修正

来源 :第七届海峡两岸天文望远镜及仪器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wjw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马望远镜夜晚的主反射面精度为270μm。夜晚43GHz的全俯仰角效率52%。由温度引起的主面整体面型变化,通过移动副面解决。太阳照射会使面型精度降低,特别是背架被照射,通过离焦全息测量修正,使面型精度保持在270μm。离焦全息测量测量时间18分钟,数据处理时间1分钟。几乎零硬件成本,可利用连续谱,谱线终端进行观测。离焦全息测量方法成熟,GBT和天马都成功应用。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介绍了反射层材料光谱特点,简述了望远镜中铝反射膜和望远镜中银反射膜,增强金膜的研究进展,指出了介质反射膜,增强型金反射膜在望远镜反射膜中应用。
上海天文台作为我国卫星激光测距发起单位,积极发展卫星激光测距技术,并带动国内激光测距站和观测网发展与应用。合作目标激光测距:在观测精度、观测数据量等方面进行了发展,促使该技术的更深次应用。非合作目标激光测距:已经过初步探索、技术试验验证、关键技术攻关等阶段,正在进行装备研制(1.8m口径),具备常规观测能力。针对微弱回波探测中对大口径望远镜需求,提出发展单站发射多站接收的激光测距技术,旨在通过增加
膜层折射率从基底到空气依次减小,且介于基底折射率与空气折射率之间。相邻两层折射率差为0.11-1.13。满足相邻两层折射率差的基础上,外层膜折射率越小越好。以石英为基底的,波段300nm-1100nm,满足以上条件的膜系,最多镀4层,且每层的光学厚度近似为四分之一波长。更多层数并不能取得更显著好的结果。考虑到实际可行性,2层或3层膜可以达到比较好的结果,在整个波段内平均透过率达到99.7%
在世界上,中国研究团队首先将美国国家太阳天文台的数字化资料(1953-2003)时间戳信息全部进行了自动化提取;中国研究团队首次对全球超过百年Hα观测资料进行了系列标准化处理;所有平场处理程序全部国产化;去云(或云量分级评估)研究正在进行;太阳活动信息自动提取工作取得初步结果;我国太阳物理历史观测资料得到有效保护,资料品质进一步提高,为资料利用打下良好基础;形成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处理及其应用人才队伍
地基大光学望远镜的角分辨率不仅受限于其口径的大小,还受到大气扰动的制约。基于此,研究一种高分辨成像技术——非冗余孔径掩模技术,它通过在望远镜瞳面添加非冗余孔径掩模、采用闭合相位技术来突破大气扰动对分辨率的限制。非冗余孔径掩模技术的本质是干涉,由于闭合相位的使用,其能分辨的角间距可达到了0.5λ/B的,视场在0.5λ/B -5λ/B内观测有优势;闭合相位的测量精度决定了非冗余孔径掩模探测的动态范围。
本课题是以实现高精度光学测量和控制为目标的技术研究,对外界环境的干扰比较敏感。由于光学实验室所处建筑底层,外界的振动例如车辆经过或者空调外机工作都会造成实验装置中光路的不稳定,人们经常需要花费很多时间重复性地调校光路。如果实验外部条件能够再有所改善,那么光路的稳定性就会显著提高。目前的实验平台装置是利用现有的1米×5米光学平台搭建的,光学平台仅1米的宽度对光路中元件的合理布局有所限制,人们不得不扩
本文首先介绍了丽江天文观测站,以及2.4米望远镜观测平台,提出2.4米望远镜终端控制系统研发,并对观测控制系统提出设想。
充分利用百年天文底片,结合现代CCD观测结果,开展长时间尺度下的变源(变星、类星体、伽马暴等)光变研究。Angione利用长达93年的观测资料研究活动星系核3C273的光变特征,发现它存在周期约16年的光变规律。恒星和星团的运动学研究,特别是大恒星自行运动的精确测定。如用1900年AC星表推导Tycho-2、UCAC等星表自行的推算。长周期双星、聚星的动力学研究。Girard用相距83年250张底
借助空间碎片监测重大项目,国家航天局空间碎片监测与应用中心、国家天文台、山东大学拟联合在昆榆山脉圣经山地区建立空间碎片监测标准示范站,计划建设设备包括一台2.5米的望远镜,可同时开展天文观测研究。
南极冰穹A是观测宇宙的太赫兹/远红外新窗口;已经为南极五米太赫兹望远镜的第一代观测设备研制出高灵敏度的超导SIS和HEB混频器;正在为下一代观测设备研制太赫兹超导阵列成像系统,包括超导TES和MKID探测器阵列,并在POST望远镜上成功试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