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0部远郊区县志调研报告

来源 :北京地方志学会2013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ejue_wang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远郊区县包括延庆、昌平、怀柔、顺义、密云、平谷、门头沟、房山、大兴和通州.至2009年,10部远郊区县志书(以下简称10部区县志)《延庆县志》、《昌平县志》、《怀柔县志》、《顺义县志》、《密云》、《平谷县志》、《门头沟区志》、《房山区志》、《大兴县志》和《通县志》的编修工作全部完成,详细记述远郊区县经济、政治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远郊区县环绕首都核心城区,为核心城区的发展提供重要的自然和生态资源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开阔空间.从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经济发展模式、政治文化功能来说,10部远郊区县志都有其自身的特色和特性.对10部区县志的比较研究,是对首轮修志工作的梳理和总结,也为二次修志提供重要的编修经验. 本文从篇目结构、专志内容、概述、大事记、索引五个方面着手,从共性和个性两个维度,分析10部区县志存在的问题和可供借鉴的经验,进而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要志书内容上有所突破与创新,体现地方特色,提高修志队伍的修养。
其他文献
今天的中美关系是在合作与对立中不断向前发展。根据国际关系理论逻辑,这种双边关系反映了一个新兴大国力量上升时所必然给守成大国带来的挑战。一个国家的崛起总是伴随着现存国际体系的动荡和不安,按照蓝普顿的观点,“这并不单单是美国对在兴起的中国进行(战略)调整的问题,美国精英阶层的‘世界领袖’心态也是产生中美摩擦的一个重要根源。”未来中美关系的发展依然取决于国际环境和国内政治两个方面的因素。因此,在涉及双方
直到目前,中国佛教史的主流书写范式(paradigm)仍是汉化(sinification 或sinisization)和宗派(sectarianism).围绕着前者,一类学者以作为外来宗教的佛教不断屈服和融合于中华文化为主线,来描述中国佛教发展和演进的历史,比如汤用彤和陈观胜(Kenneth K.S.Chert)。另外一类学者则强调佛教对中华文明的影响,比如许理和(Erik Zürcher)就用佛
夏含夷教授在甲骨文、金文研究以及商、周历史和文化史的研究上有着广泛的影响。芝加哥大学东亚系也因此成为中国古代历史及文化史领域的研究重镇,并介绍了夏含夷教授及其商周金文的研究论文。夏含夷教授曾经认为,铜器铭文并不是第一手的资料,他认为的第一手资料在朝廷的文件档案里,而第二手资料则是受命者受到得命册,铜器铭文则是第三手资料。他在《西周王朝的绝对年代》一文中提出了两个操作方法,即:第一,具有完整历日的铜
提高志书吸引读者的能力,最终实现“修志为用”、“修用并举”,让志书切实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要提高志书的实用性,在志书的准确性上下功夫,要紧跟时代,对时代热点问题不回避、不遗漏,同时可以通过各种宣传平台将志书中与当今时代结合紧密的部分抽取出来,以飨读者,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让读者检索资源变得简单快捷,也是吸引读者的重要方式。
笔者因组织举办北京市地方志系统开发利用成果展,走访了众多修志单位,从关乎事业发展的高度,认识地方志开发利用工作,提出明确开发利用主体,这是开发利用的前提,加大宣传力度,这是开发利用的保证,要加强内功修炼,保证志书质量,夯实开发利用的基础。
古代史志学家对方志功用的论述,从初始纪实、教化之用,逐步充实为存史、资治、教化之用.改革开放之后,提出了开发利用地方志的理念.开发是手段,是前提,开发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利用,利用是目的.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是开发的主体.利用的主体是包括各级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在内的社会各界,地方志工作机构的主要责任是组织推动地方志的利用.
《北京志·体育志》(以下简称《体育志》)是北京行业志的其中一部,它记述了北京行政区内体育发展的历史及现状,是各类体育史料及年鉴的综合,具有很强的资料性.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研究这部志书的同时,北京市体育局组织编纂了《北京体育百科》(以下简称《体育百科》)和《北京体育辞典》(以下简称《体育辞典》),以使北京体育地域工具书家族的"成员"更加丰富、完整.《体育志》也在这一过程中也得到了应用和扩展.现代
本文拟从志书利用的视角反思志书编纂工作,希望能对当前的志书编纂工作提供某些借鉴与参考.2014年3月底至4月初,市志指导处利用志书资料和相关地情书籍,编写了元明清三代控制都城人口规模的信息,得到了市领导的好评.在查阅相关志书资料过程中,发现了志书中存在某些不足.同时,结合各省市在利用工作中发现志书中存在问题,从详今略古、内容记述、记述深度等角度介绍了如何正确理解志书的编纂原则.
本文介绍了口述史与地方志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二轮修志运用口述资料的必要性与面临问题展开探讨,并尝试勾画口述资料工作在二轮修志中的前景及举措二轮修志面临资料缺失问题,而作为资料补充渠道之一的口述史,在地方志领域所受的重视程度并不高.本文认为,二轮修志应重视口述资料的运用,使其在志书资料补充收集中发挥更大的功用.
清人章学诚著《文史通义》,该书是继《史通》之后又一部著名的史学评论专书.章氏在书中讨论各类史体的发展演变及其得失长短的同时,站在服务史学的立场上,对作为史裁之备的方志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并在总结前人修志经验的基础上,对方志义例多所创设.本文通过对书中关涉方志义例的部分文献进行考查梳理,试图把握章式以服从治史为核心的方志理论的基本思想及修志义例旨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