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地震后中国NGO问题分析

来源 :国家行政学院,公安部,民政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van_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汶川大地震后,中国NGO进一步发展。不过在抗震救灾中,中国NGO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组织管理不够,与政府配合不力,信任度不高及人力资源薄弱。如果NGO要加强影响和提高作用,就必须将自己组织化和社会化,就必须进行改革。
其他文献
2009年6月24日位于广西罗城县怀群镇的卡马水库受连续强降雨的袭击,出现险情,水库随时都有垮塌的危险。有关领导迅速赶往现场,靠前指挥,组织各种力量,迅速转移群众,采取科学方法,消除安全隐患,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在这次抢险过程中表现出的决策的科学性,组织的完整性,措施的严密性值得总结;这次抢险总结出的经验符合应急管理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值得推广。
2009年,在云南省发生了两起倍受国内外关注的突发性公共事件,而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原因皆源于其媒体应对的策略,不同的媒体应对和沟通导致了不同的结果和影响。发生在上半年的“躲猫猫”事件,由于事发后有关政府部门刻意隐瞒、歪曲事实真相而引起社会特别是网民的愤怒和抗议,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形成了舆论危机。“躲猫猫”一词成为欺瞒和愚弄媒体和公众的代名词,同时被网友们评为年度最新网络雷词;而下半年发生在陆良县的
以2003年抗击“非典”为起点,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局部推进到逐步完善的七年艰难历程。当前,我国在全社会范围内初步建立起了以“一案三制” (应急预案,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为核心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本文对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进行阶段性经验总结,并在借鉴国外经验基础上,对今后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发展重点作出梳理。
兵团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存在行政主体法律地位不明确、行政职权不到位、应急管理经费无保障、人大监督缺位几个需要突破的难点,需要采取明确兵团法律地位、完善兵团行政职权、争取多方经费支持、保障人大监督几个措施加以解决。
应急管理是针对特重大事故灾害的危险问题提出的,我国作为一个特重大事故灾害的高发国家,每年因此而遭受巨大的损失,因此,应急管理法制问题的研究,对我国而言,有巨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笔者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提出相应的法律对策,并希望藉此为我国的应急管理法律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做出自己的贡献。
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的存在使突发社会安全性事件呈多发态势。突发社会安全性事件的频发,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的重要因素。无论瓮安事件,湖北石首事件,还是从3月下旬到5月上旬的系列校园弑童血案,都提示出当前社会转型期影响社会安全的事件的特点:1.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呈现出暴力性特征;2.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呈现出高频次特征;3.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危害性加强;4.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示范
我国实行“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这是我国实行中央统一领导、地方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的具体体现。我国应急管理体制在有效应对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经过各种各样危机事件的冲击与洗礼,我国政府危机管理工作日渐成熟,特别是在应对危机中的原则与策略的研究与应用领域,已经取得很大成就。但是在危机预警阶段的研究还停留在概念化的阶段,尤其是社会危机的预警还停留在社会学家的呼吁层面,政府在这个领域表现不敏感,这样频频发生的社会危机事件(群体和个体安全事件),政府表现的极为被动,给政府的威信与声望带来负面影响,对社会秩序带来极大冲击。本文将对科学的社会危机预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国家的人口多、幅员辽阔、地质情况和气候条件复杂。目前正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传统的和非传统的、自然的和社会的安全风险将交织并存,公共安全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与挑战。创新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除了要吸收借鉴国际上其他国家应急管理的经验外,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使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体系,具有中国的特点、中国的风格和中国的气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
志愿服务是几乎是每个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指任何人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服务的活动。目前在我国的应急救援行动中,大量的志愿者组织参与其中,成为抗击危机的一支重要辅助力量,本文论述了应急救援行动中志愿者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