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l2O3金属陶瓷复合膜的制备与退火工艺对涂层吸收率影响的研究

来源 :2006北京国际材料周暨中国材料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cz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使用直流、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在经过热处理后的不锈钢(SS)基底上沉积了W-Al2O3多层复合膜.该复合膜从基底以上包括红外反射层、不同金属体积比干涉吸收层和减反射层.通过XRD、SEM、EDX等测试手段,分析了导致涂层吸收率随退火条件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随着退火温度的逐渐升高,各膜层表面结晶状况明显改善,杂质元素也相应减少,有利于该金属复合涂层吸收率的提高.当退火温度在500℃范围以内时,涂层的光学吸收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其他文献
应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密度泛函微扰理论(DFPT)的PWSCF和PHONONS第一原理计算程序系统研究了TiX2(X=H,D,T)系统热力学特性的同位素效应.首先,采用广义梯度近似(GGA)准确的计算了体系的基态体性质,如平衡晶格常数,体模量和形成热,并与实验数据符合较好.计算表明为了评估氢及其同位素对TiX2体系引起的同位素效应,零点振动能修正必须考虑.其次,结合准简谐近似(QHA),
利用有限差分方法模拟了一个石英管内非晶合金冷却形成过程温度演变过程,并观察了冷却过程中的不同部位在不同时刻的冷却速度的变化.通过模拟发现,在冷却过程中,石英管底部拐角部位的温度下降最快,而在石英管中心部位的金属温度下降最慢.另外,在冷却初始阶段,金属边缘的冷却速度最快,而在石英管的中心部位冷却速度最慢,随着冷却时间的增加,在石英管的中心部位冷却速度最快,而在边缘部位的冷却速度最慢。
本文叙述了熔体发泡法制备泡沫铝材料工程化实验中泡沫体内部存在的主要缺陷,着重分析了泡沫体内无泡层厚度过大、部分区域存在无泡区、泡沫体内部形成大的裂缝、空腔等缺陷形成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消除上述缺陷的方法,目的在于降低废品率,提高产品的成材率和泡沫铝板、块材的质量.
在考虑绝缘层厚度的基础上,运用Bogoliubov-de Gennes(BdG)方程和Blonder-Tinkham-Klapwijk(BTK)理论模型,计算了覆盖有正常金属的铁磁金属/绝缘层/s波超导(NM/FM/I/SC)隧道结中的微分电导.计算结果表明,随着铁磁金属层厚度的变化,电导谱包含两种振荡,其中慢振荡是由电子与Andreev反射空穴相位干涉引起的,而快振荡是由电子与电子或者空穴与空穴
目前在工业应用中,泡沫纯铝作为一种韧性泡沫金属材料由于其良好的吸能性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制备泡沫纯铝存在着以下难点:纯铝的熔点高,在高于其熔点温度的条件下加发泡剂发泡,发泡剂分解的速率加快,不利于搅拌混合;纯铝在凝固时收缩率很大,使制得的泡沫铝易产生缺陷.试验探讨了泡沫纯铝的制备工艺,采用金属钙进行增黏,氢化钛作为发泡剂,在增黏剂加入量为2%~3%、发泡剂加入量为1.0%~1.5%,经过适当的
泡沫铝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新型超轻功能结构材料.本文采用粉末致密化原理复合加热发泡新工艺,研究了保温温度、保温时间等因素对泡沫铝发泡过程中气泡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泡沫铝孔隙率早期变化缓慢,随保温时间的延长而上升,达到一定峰值后开始下降.与此对应的气泡演变行为的过程为:由早期阶段的裂纹式气隙到中期的圆形和椭圆形气泡,然后发展为不规则多面体形状;在发泡后期,由于泡壁的减薄和气泡的排液现象会导致气泡
利用熔体发泡法制备了闭孔泡沫铝.通过对TiH2反应热动力学的研究,以制备实验为基础,考察了熔体发泡过程中发泡高度随发泡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优化的工艺参数下,两者存在一定对应关系.对在不同工艺条件下获得的泡沫铝实验样品进行观察与对比,发现熔体的搅拌效果、外来颗粒及冷却方式对泡沫铝孔的结构有显著的影响。
建设了年产5000吨规模泡沫铝材料制备工程化示范线,经过两年多工程化试验,克服了重重困难,使试验获得成功,制备出了市场急需的800mm×1800mm×Xmm大规格泡沫铝板材,生产工艺技术达到成熟.产品经中科院声学所、中国建筑材料科学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等权威部门检测,性能与日本同类产品相当.工程化试验的成功使中国成为有能力生产大规格泡沫铝材料的国家。
本文利用非平衡磁控溅射方法在调质处理后的AISI 4118铬钼钢表面沉积了含Ti类金刚石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高分辨电子显微镜(HREM)表征了沉积薄膜的形态和结构,使用带Berkovich压头的纳米压痕仪(MTS)测试了薄膜的力学性能,采用三维有限元模型来计算纳米压入过程中的应力分布和变形过程.模拟结果表明,纳米压痕试验中应力在压痕周围呈不均匀分布,应力集中分布在压头尖端所对应的膜的
在600℃,7Pa的低真空条件下对表面为蓝紫色UO2的贫铀进行高温热氧化处理,得到表面为银白色的致密氧化膜.俄歇深度剖析表明氧化层中C、O元素具有偏析富集现象.利用腐蚀电化学综合测试仪的线性极化、动电位极化和交流阻抗谱技术研究了真空热氧化膜的抗腐蚀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其附带的X射线能谱仪(EDS)对腐蚀表面形态和微区成分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