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他沙星(DU-6859a)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来源 :第十三届全国抗生素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oL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中国健康受试者单次或多次口服西他沙星片后的药代动力学及安全性.方法 单次给药组:单中心、开放、3个剂量组平行研究设计,单次空腹口服西他沙星片50mg、100mg和200mg,每个剂量组入选12例受试者;多次给药组:单中心、开放、1个剂量组研究设计,12例受试者分别口服西他沙星片100mg,连续给药10日,每12小时一次.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UPLC-MS/MS)测定血清及尿液样本中西他沙星浓度.结果 受试者单次口服西他沙星片50mg、100mg和200mg后血清峰浓度(Cmax)分别为(0.718±0.189)μg/mL、(1.39±0.36)μg/mL和(2.32±0.78)μg/mL,平均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为(3.67±0.67)μg·h/mL、(8.19±1.15)μg·h/mL和(14.20±3.21)μg·h/mL,给药后48h内平均累积尿排出率在61.36%~69.95%之间.多次给药受试者的血清Cmax分别为(1.01±0.19)μg/mL和(1.26±0.20)μg/mL,平均AUC0-∞分别为(6.85±0.70)μg·h/mL、(9.58±1.41)μg·h/mL,蓄积因子(RAUC)为1.35,提示具有轻度蓄积效应;给药后48h的药物平均累积尿排出率分别为67.64%和99.11%.结论 健康受试者单次和多次口服西他沙星片后,均可耐受,安全性良好,并具有吸收迅速,剂量呈线性药动学等特征.
其他文献
通过综述聚乳酸空间立构复合物的形成原理以及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可以知道由于左旋和右旋聚乳酸之间的相互交联作用,使得所形成的复合物具有更好的热性能和稳定性,从而很好的改善了其单一对映体作为药物载体在稳定性方面的缺陷。同时,由于其稳定的交联互锁结构,使得由立构复合物构成的胶束核更加的稳固,从而使药物的载药量以及释药持续性的以很大程度的改善。再者,其天然的生物相容性与生物降解性,以及对人体无毒害作用等众多
以万古霉素为代表的糖肽类抗生素一直以来被认为是能够有效对付革兰阳性菌的“最后一道防线”,细菌耐药性的迅速发展导致了万古霉素敏感性降低,开发新型糖肽类抗生素尤显紧迫性.LYWW01是本公司自主开发的新型三糖结构糖肽分子,具有与万古霉素类似的骨架和修饰位点,在糖肽结构中的N4氨基上通过还原烷基化引入亲脂性侧链是半合成糖肽最重要的修饰手段,文献报道类似糖肽的该反应主要存在收率低、环境不友好和不适宜大量投
会议
为了寻找新颖作用机制的HCV抑制剂,我们利用表型筛选细胞模型对自建化合物库进行筛选获得了一个新结构HCV抑制剂1.1是一个取代苄腈类未经文献报道的中间体化合物,体外对HCV具有中等抑制活性,EC50在微摩尔水平(1.86μM),虽然选择性指数较低(SI=10),但其在HCV复制子细胞模型上没有显示出抑制活性,说明化合物1可能具有与现有药物不同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对化合物1进行了结构优化和构效关系研究
会议
To explore down-regulating IDO1 expression ability of small-molecule inhibitors in tumor cells,twenty-five novel berberine(BBR)analogues with various substituents on positions 3 and 9 were synthesized
当前,细菌耐药特别是革兰氏阴性菌的耐药性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临床上安全有效的治疗多药耐药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药物极度缺乏,全球范围内处于临床研究的抗阴性菌候选药物更是寥寥无几.2017年,世卫组织根据对新型抗生素的迫切需求程度将其分为极为重要、十分重要和中等重要三个类别.其中,列为极为重要的包括碳青霉烯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肠杆菌科三种阴性菌的抗
目的:本文测定了抗肿瘤药依布替尼中钯的残留量.方法:采用微波消解处理样品,用铟作为内标,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法测定.钯在5~250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为2.51ng/g.方法平均回收率为91.8%~99.9%,RSD为1.2%~2.6%.结论:该法快速、简便、准确、灵敏,可用于依布替尼中残留痕量钯的测定.
东方拟无枝酸菌(Amycolatopsis orientalis)CPCC 200066是我国贵州省土壤中分离得到的一株稀有放线菌,是去甲万古霉素(norvancomycin)的产生菌。测序分析预测到了可能的去甲万古霉素生物合成调节蛋白AoTetR1,经大肠杆菌异源表达、纯化,获得了融合组氨酸标签的重组蛋白His10-AoTetR1,体外凝胶电泳迁移实验检测了重组蛋白与去甲万古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内
目的 合成C-28三氮唑雷帕霉素新衍生物并进行抗癌活性的初步研究.方法 利用保护基交替引入和脱除得到C-43选择性保护的中间体,然后在C-28引入酯键连接的侧链,最后通过Huisgen 1,3-环合加成反应得到C-28含有三氮唑药效团的新衍生物,采用SRB的方法检测新化合物对6种癌细胞株的抑制活性.结果 合成13个C-28三氮唑雷帕霉素新衍生物.大部分新衍生物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和人胃癌细
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处于上升阶段,位居各种死亡病因首位.血浆脂蛋白水平的异常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PCSK9通过介导LDLR降解,调节血浆LDL-C水平,在体内胆固醇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工作以PCSK9转录水平为靶点,构建细胞水平的高通量药物筛选模型,对国家新药(微生物)筛选实验室化合物库进行大规模筛选,从5,200样次化合物中筛选得到活性化合物7031B-H9.该化合物可以浓
目的:基于临床使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还具有独特的抗鲍曼不动杆菌活性,寻找抗鲍曼不动杆菌候选物.方法:以6-氨基青霉烷酸为起始原料设计合成一系列青霉烷类衍生物,评价其体外抗菌活性,阐明构效关系,对活性较好的化合物进一步开展成药性评价.结果:20个目标化合物中,化合物7对鲍曼不动杆菌表现出与对照药舒巴坦有相当的抑菌活性,MIC为1 μg/mL.同舒巴坦相比,化合物7显示出较好的药代动力学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