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复合控释神经生长因子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研究

来源 :第二届全国骨科修复与移植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x35722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复合控释神经生长因子(NGF)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作用。 方法:采用药物微球技术制备的NG磁球,与生物纤维蛋白胶(FG)混合后,形成NGF复合缓释制剂,作为补充外源性NGF载体。选取Wister大鼠制备坐骨神经1.0cm缺损进行神经修复,随机分为四组,分别是自体神经移植、去细胞异体神经移植(H组)、去细胞异体神经移植+纤维蛋白胶(在移植神经周围注射1ml纤维蛋白胶,简称FG组)和去细胞异体神经移植+NGF复合缓释制剂(在移植神经周围注射1mlNGF复合缓释制剂,简称FG+NGF组)进行修复。术后16周行神经电生理和组织检查,观察动物在功能恢复和神经再生方面的情况。 结果:术后16周,FG+NGF组的神经传导速度、肌张力、肌湿重分别为70.39%±8.45%、69.79%±5.31%、53.73%±4.56%,移植段有髓神经纤维数量为通过率为19783±2068 fb/mm2,轴突直径为5.08±0.46μm,髓鞘厚度1.01±0.14μm高于H组、FG组,接近自体神经移植组。 结论:复合缓释神经生长因子的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能满意的修复一定长度周围神经缺损,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周围神经组织工程修复材料。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一期游离植骨治疗感染性骨不连的观念、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自1988年至2005年运用有效有限的病灶清除、一期游离植骨或死骨原位移植、川岛式持续冲洗、骨
会议
目的:应用Ilizarov技术一期治愈9岁骨缺损21cm股骨感染性假关节。 方法:术中见股骨骨缺损处被纤维组织覆盖,将其纤维组织分离,露出骨干、骨皮质、骨髓质,取出钢丝,清除瘢痕,切除
会议
选择性细胞滞留技术(SCR)通过基质材料适当的网孔结构和良好的表面粘附性能,使骨髓流经时选择性滞留利于成骨的干细胞及促成骨因子等成分,本文研发新型骨髓干细胞富集材料,并观
会议
本文通过分离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检测其在特定的培养条件下诱导为成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成骨能力,并将诱导前后不同密度的BMSCs接种于同种异体骨颗粒,体外构建组织工程
会议
目的:应用Ilizarov法对化脓性踝关节炎距骨骨坏死一期进行跟骨、胫骨融合术。 方法:2005年12月29日收治男性患者43岁。该患者于2005年8月15日,因坠落伤造成右内踝骨折、距
会议
腋动脉(axillary artery)位于第一肋外缘接续锁骨下动脉,其内侧为腋静脉。两者之间有臂丛神经通过,以胸小肌标志分为三段。发出胸上动脉、胸肩峰动脉、胸外侧动脉、肩胛下动脉
会议
本文从五个方面,简要阐述了如何将计算机信息技术融于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来,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的合格人才.
从20世纪50年代末起,由AO学派推崇的钢板内固定技术,一直是骨折治疗领域中的经典法则,通过对骨折端的加压、固定和解剖结构重建,消除骨折局部的微动,使骨折达到无骨痂性的一期愈合
会议
本文通过观察Bax、Bcl-2及细胞凋亡在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软骨的表达规律及其相互关系,探讨Bax、Bcl-2与股骨头软骨细胞凋亡的相关性及可能机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cl-
会议
目的:研究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HA/TCP)双相生物陶瓷与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的复合材料对骨质疏松骨缺损的修复作用。 方法:选用30只8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