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结节CT征象与病理对照分析

来源 :第十一届全国放射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2012全国儿科影像医学高峰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cnbbz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CT检查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90例甲状腺结节病例,手术前均采用常规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手术后均行病理学检查.结果:CT诊断良性结节79例(甲状腺癌11例,病理学检验结果显示:良性结节83例)、甲状腺癌7例.CT诊断良性结节的敏感性91.1%、特异性86.4%、正确诊断率41.3%,CT诊断恶性结节的敏感性84.2%、特异性81.6%、正确诊断率63.6%.结论:CT呈现的甲状腺结节边缘和包膜等症状对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其他文献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颈动脉体瘤的颈部血管CT成像(MSCTA)、容积重建(VR)和多平面重建(MPR)的表现以及其中5例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征象,以期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重建技术在颈动脉体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在磁共振中的特征为T1WI和T2WI呈等、低、高或混杂信号,“铁环征”不明显,在SWI上表现为在低信号中伴有点状、条状、桑葚状高信号,并周围有较宽的低信号环,出现明显的“铁环征”。SWI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分析近些年出现的放射科的医患纠纷的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相关方法措施。指出,针对放射科关键环节及特点进行全面、有效的了解,不断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以病人为中心,加强责任心,增强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严格落实规章制度,可避免放射科医疗纠纷的发生。
随着CT的广泛运用,对比剂在影像学诊断的重大作用,故做增强前的静脉穿刺尤为重要,而成功的穿刺是保证检查顺利的基础。因此,在工作中应不断分析穿刺失败的原因,总结相应的对策,使穿刺成功率达到较高的水平,努力做到一针见血,不做重复穿刺。
文章就一例儿童髌骨副骨化中心误诊为骨折的病例进行了综述。指出,髌骨副骨化中心本身较为少见,且一般无临床症状,常因外伤或其它原因检查而发现,因认识不足常常误诊为髌骨骨折。本例初诊失误有几个原因:①对髌骨副骨化中心及二分髌骨解剖变异认识不足。②询问病史、查体不仔细。③阅读X线片仅凭一个体位摄片即认定为骨折,而非正侧位片及对侧摄片对比观察。上级医师重新询问病史及查体,双膝关节对比摄片及多体位观察,确诊为
保养对于此类大型设备是至关重要的,不但可以提高机器的使用寿命,避免一些重大问题的发生,也可以使得扫描图像的质量保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使诊断更加准确。
文章选取几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病例,对各病例进行磁共振成像,并以MRI片展示各病例的影像学表现,以期对中枢神经肿瘤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
本文对腹膜和腹膜腔进行了解剖,主要观察三个方面:腹膜及腹膜反褶,腹膜腔的隐窝与陷凹和对腹膜腔进行分区。恶性肿瘤在腹腔内扩散的主要因素在腹膜皱褶内直接蔓延侵犯:指肿瘤细胞沿周围网膜、系膜、韧带和皱璧等在腹膜腔内扩散,常见于胃、胰腺、小肠等部位的恶性肿瘤。对于恶性肿瘤累及腹膜的病例,影像学评价可诊断原发病灶并发现其与周围系膜或韧带关系及有无远处种植转移,有助于肿瘤术前分期,进而指导临床治疗。同时影像学
会议
本文分别分析了影像学诊断在成人和儿童眼球肿瘤和肿瘤样病变中的应用,成人诊断策略主要包括葡萄膜黑色素瘤、转移瘤、脉络膜血管瘤、黑色素细胞瘤、血肿、神经源性肿瘤、无色素上皮腺瘤、色素上皮腺瘤、淋巴瘤和炎性假瘤等。儿童诊断策略主要包括视网膜母细胞瘤、PHPV、Coats病、寄生虫感染、迷芽瘤和髓上皮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