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激光加速电子的超短MeV正电子束产生实验研究

来源 :第十三届全国正电子谱学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wode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要介绍我们在实验室中产生超短MeV正电子束的实验结果.实验是在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飞秒激光系统上进行的,该激光装置发射中心波长为λL=0.8μm、脉宽为45fs的激光脉冲,激光焦斑为12μm,峰值强度为3.5× 1019W/cm2.实验中超声速氩气喷嘴提供的电子密度为n0=3.8×1020cm-3.强激光脉冲能够驱动产生一个强等离子体尾波场加速大量电子.然后电子轰击位于气体喷流后面的高Z靶,在高Z靶内可以通过Bethe-Heitler过程产生正负电子对,即电子轰击固体靶后首先经过轫致辐射辐射出一个真实的光子,光子反过来再与原子核作用从而产生正负电子对.实验中产生的正电子束具有7.8× 1021s-1的高峰值强度和大约3×1012cm-3的高密度.连同电子-正电子平衡,这可以作为实验室天体物理研究的新颖正负电子对源.此外,它的强度要比传统的放射性同位素正电子源高4-6个数量级.而且它的脉宽只有45fs,要比一般湮没寿命低4个量级,这就在湮没寿命测量时保证了高的时间分辨.所有这些特性保证了我们所产生的正电子束适用于固体材料的快动力学过程研究.
其他文献
会议
  聚变堆中偏滤器部件的重要候选材料之一,钨,面临着高温强中子辐照、He等离子轰击等苛刻的环境.中子辐照引起的离位损伤会导致材料中形成空位型缺陷等,进而影响材料的宏观机
会议
  我们应用外区复坐标变换(exterior complex scaling,ECS)方法研究了在德拜等离子体环境下,电子与氢原子碰撞的散射和电离过程.计算了电子与氢原子散射过程1s-1s的弹性碰
会议
  采用标准固相反应法制备了La0.67Ca0.33MnO3、La0.57Y0.10Ca0.33MnO3、La0.67Ca0.33Mn0.90Cu0.10O3、La0.67Ca0.33Mn0.90Fe0.10O3多晶陶瓷并进行了正电子寿命谱和室温(30
  我们在N离子注入的ZnO薄膜中观察到了室温铁磁性,通过退火效应研究分析了其微观结构与磁性表现间的关联,表明样品中的铁磁性与Zn空位相关的缺陷复合态有关。
  室温下,采用能量为2MeV的Xe离子对熔盐堆用燃料基体石墨进行了辐照试验。采用拉曼光谱和慢正电子束研究了辐照对基体石墨微观结构和缺陷产生的影响,得到了正电子湮没S参
  作为最重要的半导体材料,TiO2因其高化学稳定性、较低的毒性和光敏性质,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TiO2纳米材料可以应用在很多方面,包括光催化、太阳能电池、防紫外线、
会议
  钨金属具有高熔点,高热导率,低Z原子溅射率和不与氘氚共沉积等优异性能,已被选为ITER和DEMO中偏滤器和第一壁的面对等离子材料.聚变堆运行过程中面对等离子体材料受到中
  正电子湮没技术(Positron Annihilation Technique,简称PAT)是一种从上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主要应用于固体物理和材料科学研究的无损探测技术.正电子与材料相互作用,其
  运用高温固相反应的方法制备了用于放射性废物固化处理研究的固化体材料钙钛锆石(CaZrTi2O7),并通过掺入23.21%CeO2模拟锕系核素包容.利用北京大学加速器产生的1MeV Au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