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平方米马蹄焰燃油池炉设计改进

来源 :1983年中国硅酸盐学会电真空玻璃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748291485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玻璃池炉是电光源工业耗能最多的热工设备,一般用于玻璃窑炉的燃料耗量约占产品燃料总耗量的60~70%.目前电光源燃油窑炉的热效率一般只有10~15%,与先进国家30%左右的水平相比差距很大.本文介绍了18平方米马蹄焰燃油池炉得技术参数和结构优化设计。
其他文献
在1978年上半年,北京电子管厂五分厂开始试验在国际上己广泛用作铜及合金的有机缓冲剂—苯骈三氮唑(简称苯三唑)来代替铬酐对电子管的芯柱清洗进行钝化,现把所做的一些试验工作粗浅地介绍.
按传统习惯,以半煤气坩埚方炉熔制各种软、硬质电真空玻璃制品,需用发热值在7000大卡以上的,具有一定块度的优质煤.研究改进了熔炉的部分结构,精心摸索烧散煤的技术,用热值6100-6800大卡的省内产的散煤,熔制电子管用的大部分软、硬质玻璃.
60年代初期,我厂生产的大功率玻璃三极发射管Fu-89s,Fu-431s,装配用的玻壳,玻碟,芯桂玻管,均由DM-8玻璃提供.(即苏联的3C-8,64年的SJ DM-31,73年后的SJ673-73、DM-308).当时玻璃组成:%SiO2B2O3Na2O K2O Al2O366.5±123.0±13.7±0.53.8±0.33.0±0.5在生产实践中,发现玻壳,玻管经过在清洗、灯工工序后表面有"
玻璃熔窑电助熔技术是目前国外玻璃工业普遍采用的一项技术,早在1934年Wad man在美国获得第一个电助熔专利,但是由于电极材料的限制,在以后近二十年中发展很缓慢.笫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适合于工业应用的钼电极,1952年,Penbenthy公司首次把它用于玻璃生产,由于一个简单、经济的电助熔系统得到了发展.到60年代中期,这项技术日臻完善.当前,资本主义世界能源危机严重,电助熔因其能源使用经济合
杭州玻璃厂和浙江大学协作于1981年11月至12月对杭玻厂冶修改造后的六机平板池窑进行了热工测试.这次测试的任务是了解全窑各部位温度场(火焰、烟气、玻璃液等)、压力分布等参数,分析窑池运行情况.考核该窑热效率,分析降低能耗的措施,为下一次的冶修提供改进意见.了解增加一对小炉、缩小卡脖、增添耳池、加设窑坎、加宽引上窑以后的有关工艺参数情况.测定煤气发生炉运行及物料平衡和对余热锅炉进行热平衡测试.
在杭州玻璃厂六机平板窑热平衡测试基础上,就如何组织燃烧,提高熔化质量,降低能耗谈几点看法,包括熔化温度制度、气氛制度与合理的风火配比,燃烧组织对泡界线位置的影响,蓄热室漏风对燃烧组织的影响。
1981年8月结合轻工部电光源工业"玻璃熔窑热平衡"学习班对杭州灯泡厂燃油蓄热式马蹄焰玻璃池炉进行了热工测试和热平衡计算。
本文根据1980年12月在杭州玻璃厂六机平板窑热工测定的数据,就玻璃熔窑连通式蓄热室的热工特性进行了分析探讨,包括分析蓄热室的压力分布状况,根据实测数据绘制了静压分布图,研究了连通式蓄热室走烟气时的工况和连通式蓄热室予热空、煤气时的工况。
连通蓄热室横焰玻璃熔窑生产中的空气、煤气和烟气在各小炉中的流量分配是由调节垂直上升道处的闸板开度进行控制的.由于闸板处于1200~1400℃高温,目前尚无合适的计量手段.本文就如何定量地分析、计算小炉气体流量分配问题进行了探讨.
化学稳定性是玻璃的一个重要性质.对于光电器件来说尤为重要.光电器件用玻璃必须具有合适的线膨胀系数,以便和相应的金属材料相匹配,要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良好的加工性能,此外尚须具有必要的优良光学性质,以保证屏幕画面的清晰.目前国内许多生产厂在生产过程中,常因玻璃零件化学稳定性较差而出现"发霉"斑点等现象,影响其透光性和成象质量,严重的甚至报废,从而造成很大浪费,特别是中国南方各厂每逢黃霉雨季节尤其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