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究型网络学习课程的结构和实现——化学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与理论的探索

来源 :第二届全国化学教育专题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ghlxj13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根据化学课程教学设计的需求,对自主——探究型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制作进行了专题与实践研究.从网络课程含义和分类设计与理念;课程设计过程——教师主导过程、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和开发模式学习进行了信息技术与化学新课程整合的层面上剖析。以“物质的量”网络课程为案例,展示了课程设计与制作的过程。以期为信息技术与化学新课程整合中的教学设计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对话教学是在平等民主、尊重信任的氛围中,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有意义的交流,在师生经验共享中创新知识和教学意义,从而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一种教学形态。化学对话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倡导创建开放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但随着课程改革的继续推进,在实践中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实效性暴露出许多问题。我们必须对课改实践中
会议
本文在认识素养理论基础上,结合教学案例阐述了促进学生认识素养的化学教学特点,探讨了促进学生认识素养发展的化学教学设计程序和核心教学策略。
“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笔者对《乙炔》进行了基于“探究式教学”理论的教学设计。
针对现行化学教学过多注重具体知识的讲授,缺乏对知识生长环境、发展历程的探究和促进化学科学观念的形成而提出了基于化学史的“探究——重构”教学设计理论。 在分析了
课堂45分钟是限定了的时间恒量。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把控制课堂时间的主动权交给了充满变数的学生活动。面对定额的教学任务,这种时间上的冲突如何解决?
巴尔扎克是世界公认的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人间喜剧》至今依然是后代作家难以企及的艺术高峰。但是,这样一位伟大的作家,却几乎与世界失之交臂。巴尔扎克出生于一个法国
本文针对中学化学教育工作者对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认识不到位,使用程式化的现象,对其学习的内涵、特征、三者之间的关系、共同的理论基础以及化学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
会议
今天我来试着以一种私人的方式,谈论鲁迅先生。第一,我喜欢看他的照片,他的样子,我以为鲁迅先生长得真好看。老先生的这张脸非常不买账,又非常无所谓,非常酷,又非常慈悲,看上
本文以理论指导实践的原则,以《课程标准》为蓝本,以实验区高考试题为例,从总体上把握高考命题规律及命题特点,从宏观上把握高考备考方向:并以各章(或单元)为亚宏观层次,掌握命题规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