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前路融合内固定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术后上胸弯自发性矫正的研究

来源 :第一届中国SRS国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ly1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胸腔镜矫形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术后未融合的上胸弯的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评估胸腔镜手术对上胸弯的影响。 方法:2000年至2004年行前路胸腔镜矫形内固定术治疗36例,均获得2年以上随访。所有患者术前行脊柱全长正侧位和左右侧屈位X线片,术后即时、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均行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检查,测量患者术前主胸弯、上胸弯Cobb角及侧屈位时的Cobb角,记录患者术时Bisser征及手术融合的节段。随访时测量主胸弯、上胸弯中立位片的Cobb角。分析术后上胸弯的变化情况,评估其与术前上胸弯度数、柔韧度、Risser征的影响。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术前上胸弯平均Cobb角为26.4°±7.7°,术后即时矫正至平均17.4°±8°,末次随访时平均16.3°±7.3°,平均矫正率为40%±14%。术前<25°的上胸弯平均矫正率为46.5%±15%,术前>25°的上胸弯平均矫正率为29%±13%,前者明显优于后者(P<0.05)。术前侧屈位片上测量出的上胸弯柔韧性与术后的自发矫正率无明显相关性(r=0.29)。术前测量上胸弯属于僵硬的10例患者平均矫正率为43%±15%。骨骼发育欠成熟的患者(Bisser征0,1)矫形的维持与骨骼发育较成熟的患者(Risser征4,5)相比有丢失,但无统计学意义。Step wise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术前主胸弯cobb角大小是影响术后最终上胸弯角度的显著性变量(B=-0.401,P=0.019)。胸主弯的矫正率与上胸弯的矫正率成正性相关(Pearsoncorrelation=0.048,P=0.013)。术前C7位移平均(11.5±10.8)mm,末次随访时矫正至(7.8±5.4)mm。术后无一例出现冠状面失平衡(C7位移>20 mm)。 结论:前路胸腔镜矫形内固定术可取得较好的上胸弯自我矫正效果。主胸弯的矫正率与上胸弯的自发矫正率密切相关。骨骼发育欠成熟的患者上胸弯矫正效果有随时间轻度丢失的趋势。应用侧屈位上胸弯的矫正程度来预计上胸弯柔韧度不准确。
其他文献
目的: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中疟原虫、利杜小体、组织胞浆菌、马尔尼菲青霉菌、新型隐球菌常易误诊及混淆,为了提高对此5种病原体形态特征的认识,探讨各病种间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要
本文对脑脊液的形成及作用进行介绍,简述了脑脊液常规检查项目及应用,对脑脊液细胞学诊断及价值进行探讨,对漏出液与渗出液的形成及鉴别诊断进行了说明。
临床诊断一般依据病史、体检和常用的实验室检测项目等。在最常用的实验室检测项目中,全血细胞计数(包括白细胞分类计数)、尿液分析和一些基本的化学测定,不仅是很好的实验室检
目的:探讨AML/ETO基因重排的急性髓系白血病2M型(AML-M2)患者骨髓免疫表型的特征和预测性,以及与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的区别. 方法:用流式细胞术分析17例经荧光原位杂交(
目的:研究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高凝状态指标的检测及抗栓治疗后的变化情况。 方法:窦性心律患者35例为对照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慢性房颤)45例:随机分入华法林组(26例)和阿斯匹
精液分析是评价男性生育能力的最基本测试。最近几年,对精液分析标准化的迫切需求已引起男科学家的广泛重视。本文对精子密度、活动率和形态学分析的标准化,以及精液分析的质
目的:回顾性研究钉-棒系统矫正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 方法:分别采用钩-棒、钉-钩-棒、钉-棒系统对469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进行矫正,从中选择随访3年以上的253例分为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e,AIS)后路矫形术中不同的椎弓根进钉点选择方法对置钉准确性的影响。 方法:2006年3月至2008年5月,根据椎
目的:探讨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应用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系统行后路矫形术治疗32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结果:32例患者中侧凸Cobb角
目的:评价应用弹性开路锥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钉的安全性。 方法:2002年1月至2006年1月115例青少年特发性胸椎侧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自制弹性开路锥(A组,专利号20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