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法在蜗轮蜗杆副转向判别中的应用

来源 :2016’第十五届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Li1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解决非机械专业学生学习轮系中判断蜗轮蜗杆副转向的困难,提出了一个以相对运动原理为理论基础的三角形法,通过对蜗轮蜗杆副在机械结构简图中的各种表示方式的详尽分析,完美地解决了"轮系"教学中蜗轮蜗杆副转向的判别问题.教学结果表明三角形法准确可靠,简单直观,值得在轮系教学中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设计技术的快速发展,市场对机械设计类人才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合当前的发展需求.针对目前机械设计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对机械设计类课程教学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将先进的现代设计方法、技术和工具引入理论教学、课程设计和实验教学环节中,突出"以现代设计为手段、以工程项目为背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培养理念,从教学内容和要求,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
提出了一种基于项目导向的"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改革思路,以实际的工程项目为依托,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科学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通过项目导向的教学改革研究,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ISEC项目培养目标,在分析当前ISEC项目双语课程教学考核和评定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国外课程教学考核情况,就ISEC项目双语课程教学考核内容、考核方式和考核评定提出了相应改进措施和建议,以加快更加全面的国际化人才培养.
机械原理教学中传授给学生创新思维方法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机构创新设计能力的重要途径.文中将TRIZ理论的创新思维方法引入,引导学生采用创新思维方法处理机构设计中的问题,建立创新设计方案.利用最终理想解建立机构创新设计的理想解,如果不能直接实现理想解,进一步借助多屏幕法和STC算子法发散思维,或者借助金鱼法和小矮人法转换思维,最终实现理想解.
《机械设计基础》是理工科非机械学生的必修课程,内容宽泛,应用面广.但不同专业学生的前修课程不尽相同,对机械工程的认识也参差不齐.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采用分层次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分层次教学是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这也是教育的本质,大学的基础课程针对不同专业的分层次教学会逐渐成为一种教学模式。如果做到真正地分层次,应该让每一位学生来选择自己的层次
《机械设计基础》是高等工科院校开设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在高等工程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现行的教学内容、方法已不能满足培养具有较好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目标的要求,必须进行改革.阐述了课程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种旨在培养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新理念;从理论教学、课程设计和教材三个方面规划了新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引入翻转课堂、O2O
基于工科课程中工程知识的特点,有必要引入项目教学法,通过课外项目训练,驱动学生主动的感悟和建构工程知识,促进学生对工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分析了当前学生在工程知识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围绕机械工程专业教学,介绍运用项目教学法,采用多层次课外项目训练来帮助学生建构工程知识,实现知识向工程能力的有效迁移.
数控技术课程包含多领域跨学科的知识,还涉及数控机床的操作与数控加工工艺,传统课堂教学难以满足数控技术人才的培养.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相关课题,开发数控技术网络教学平台,支持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根据学习者自身需求推送优质多媒体教学资源.基于3D虚拟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资源,增强了数控知识的表现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针对机械类专业的生产实习存在的实习基地不能适应实践教学的要求、实习时间短、经费不足,"双师"型教师缺乏,毕业设计存在的闭门造车多,结合科研、生产实际课题少,纸面设计多,实际动手制作少,与工程实践联系不紧密等问题.提出以校内生产实习基地为依托、将机械类学生的毕业设计与生产实习相结合、建设校内校企联合实践教师指导队伍、建立校内虚拟辅助生产实习平台、按企业形式建立校内生产实习基地的管理制度等措施,培养学
文中是针对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而创建的一个全新的课程设计指导系统.利用网络技术拟实现课程设计指导的远程服务,在分析总结出单级蜗杆减速器阶段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建立该减速器完整的三维实体模型、各不同部分的局部三维实体模型,将设计步骤的文本与相应的三维实体模型组合,以形成新颖的设计指导书,拘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提高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