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吸收式持续稳定波浪发电平台设计研究

来源 :第二届中国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年会暨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了一种点吸收式持续稳定波浪发电平台.该平台由自升式支撑平台、取能浮筒、液压机构和发电系统构成,核心装置设备全部在水面之上.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表明浮筒和导向柱满足结构强度,并且实验室模型已取得了持续稳定波浪发电效果,目前正在处于实际海况测试的前期准备阶段.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龙门山地区深部构造的基本特征的描述,对汶川Ms8.0级地震的深部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显示,印度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松潘一甘孜块体南部地区的下地壳S波低速异常,表示处于富含流体或温度较高的部分熔融状态,它有助于青藏高原的下地壳物质向东流动。在地壳下部和上地慢顶部,位于高P波速度和高密度区的四川盆地,其地壳物质是坚硬的,而松潘一甘孜块体的地壳物质则比较软弱。由于高密度
近年来研究地震初达波(P波)方法从事地震预警研究,以期能将提供警告的时间缩短至地震发生后10秒。本文探讨了初达波在震度预估以及灾害性地震的快速辨认方面的应用,进而将P波的方法与地震监测系统结合,将更有助于地震预警研究之推动。
台北盆地位处台湾北部,为一年轻的构造盆地,也是大台北都会区所在.基于地震防灾考虑,必须对盆地构造有所了解,以有效评估震波对都会区的影响.过去十余年的密集研究已能掌握台北盆地的构造,方法包括:1)二十几孔深井资料及相关地质研究;2)强震网、井下地震仪及微地动观测及分析;3)反射震测构造测绘.本报告主要针对反射震测,采取两种研究手段:1)于盆地西北带的空旷(处),进行十数公里长剖面的震荡震源反射震测,
台湾地区位处欧亚大陆及菲律宾海板块交接处,灾害地震频仍,为有效及普通收录强震数据、分析地震活动特性,提供社会大众、地震及地震工程研究需要及作为地震防灾规划依据,台湾地区自1992年起执行强地动观测计划(Taiwan Strong Motion Instrument Program, TSMIP),强地动观测计划所设置的强震站,包含自由场强震站(Free-field Strong-motion St
会议
会议
动态潮汐能的概念是1997年由荷兰海岸工程师Kees Hulsbergen和Rob Steijn提出的,是一种新颖的潮汐能开发方式.本文首先用Kolkman简化模型计算动态潮汐能水头;同时建立理想海岸条件下的二维潮流数值模型,模拟潮波及潮流场,并用数值模型计算动态潮汐能水头;然后对比分析简化模型和数值模型的计算结果,分析大坝的水动力特性,并得出了流速、坝长和水头的相关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Kolk
本文介绍我国自主研发的20kW波浪能动力基站.该基站采用点吸收直线发电技术,由振荡浮子、水下阻尼板、直线发电机和相应的电气设备组成,采用二极管和三个独立的单相半波可控硅结合整流方式实现了对高度不稳定能量可靠整流,设置了远程可变阻尼调节电路提高基站的波浪能转换效率,可为基站上用电设备供电,可对外提供220V标准电压,可下沉避台风和远程调整浮态,装机功率为20kW,实现了实海况发电.小型设备可为海洋测
调查和评价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资源状况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地制定发展战略与规划,促进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本文介绍了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调查与评估工作的进展,给出了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调查与评估的主要成果,分析了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蕴藏量和可开发利用量的基本状况,提出了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调查与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前景.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对于我国沿海和海岛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
波浪能、潮流能发电装置在海洋动力环境水槽实验室进行物理模型试验中,需要采集和分析试验区风速、流速、波高、波周期等环境数据,以及模型的拉力、压力、扭矩、转速、电功率参数、运动姿态等工作性能数据.设计了一种由前端数据采集器和上位机数据分析与监控软件组成的数据采集与分析处理系统,数据采集器能够同步、连续地采集试验区的动力环境数据和物理模型的工作性能数据,通过以太网将数据上传给数据分析与监控软件和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