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胶囊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术后血瘀证及生活质量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来源 :第九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aby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生脉胶囊为对照药,观察血府逐瘀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术后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安慰剂对照试验设计方法,将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术后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血府逐瘀胶囊组(方证对应),生脉胶囊组(方证不对应)和安慰剂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治疗4周;观察治疗期间患者心绞痛症状体征、血瘀证计分变化,采用简明生活质量量表(SF-36)和西雅图心绞痛生活质量量表(SAQ)评定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变化。 结果:共纳入患者90例,试验过程中退出4例,脱落率4.4[%],治疗后血府逐瘀组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明显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76.7[%]和60.0[%],优于生脉组和安慰剂组(P<0.05);治疗后1周,血府逐瘀组血瘀证计分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但与生脉组和安慰剂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4周,血府逐瘀组血瘀证计分明显低于安慰剂组和生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三组SF-36和SAQ部分维度计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P<0.01),其中血府逐瘀组在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精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心绞痛稳定状态(AS)、心绞痛发作情况(AF)、治疗满意程度(TS)维度计分优于安慰剂组(P<0.05,P<0.01),同时,在BP、GH、SF、AS、AF、TS维度计分上优于生脉组(P<0.05,P<0.01);试验过程中,除血府逐瘀组1例患者诉胃部不适外,其余各组治疗前后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和生脉胶囊相比,血府逐瘀胶囊在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术后血瘀证患者临床症状、血瘀证积分和生活质量方面疗效更好,然而其长期作用和安全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随着临床法医门诊鉴定工作量的增加,日常遇到临床诊断为“脑震荡”的伤者亦增多;而作为基层法医鉴定工作者,需要对“脑震荡”病人做出正确的鉴定,就必须正确掌握及应用脑震荡的
会议
石榴具有很高的栽培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我国已有2000余年的栽培历史,但长期以来品种混杂,良种化、集约化程度低。‘泰山大红’石榴是山东省果树研究所1984年在泰山南麓
患者男,23岁,于2008年5月1日骑摩托车与对面行驶而来的中巴车相撞,头部撞击中巴车挡风玻璃(玻璃破碎),即昏迷。患者因车祸伤,造成左侧颞部硬膜外血肿术后颅骨缺损已修补;脑外伤后
会议
某男,24岁,某日与同志因工作争执发生殴斗,头面部遭拳头击打,致头面部受伤。此案鉴定过程中,参加鉴定法医意见有分歧,对颅骨骨折的真伪提出了异议,并建议拍颅骨骨折处的切线片和颅骨
高脂血症的发生主要与痰浊瘀血密切相关,其病机关键主要是肝脾肾三脏失调,导致痰浊停内,瘀血阻滞、痰瘀互结。本文从脾失健运、肝失疏泄、肾气亏虚及肝脾肾失调导致痰瘀互结4
目的:探讨LVEF≥40%的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SVT)的临床病因及危险因素。随访分析NSVT患者的临床事件的发生情况,为是否需要积极的临床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
会议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在心电图上表现为大小、形状、时限不等的快速震荡波或纤维颤动波取代了正常P波。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研究显示[1],年龄每增长10岁
高血压是一种非常常见、多发且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心血管病,已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目前,我国高血压表现为“三高三低”的特点,即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
会议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ture,CHF)是指因各种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损害了心室的充盈和射血的能力而出现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症。主要临床表现是气促,疲劳和液体潴留。
左心房位于心脏的左后方,可分为前、后两部。前部即左心耳,突向左前方,覆盖于肺动脉干根部左侧及冠状沟前部。左房后部较大,腔面光滑,一般有五个开口:后方左侧上下分别有左肺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