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AV”方案治疗2例内胚窦瘤

来源 :国际小儿肿瘤研讨会暨第四届全国小儿肿瘤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enie123n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胚窦瘤又称卵黄囊瘤,为恶性畸胎瘤之一种类型,婴儿期较儿童期多见,恶性度高。某科近2年收治骶尾部内胚窦瘤2例,生存期超过2年,本文现进行报告。
其他文献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获得性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增殖性疾病。儿童患者少见,占白血病总数的3%左右。主要表现为轻度贫血,低热,持续进行性外周血细胞增高。并出现不同阶段的幼稚细胞,脾脏肿大,90%以上患者骨髓中有特征性的费城染色体或BCR/ABL融合基因,本文报道3例患儿临床症状及实验室常规检查不典型的早期CML,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早治疗。
小儿原发性小肠肿瘤较为少见,且多为恶性,延误诊治预后不良。本文对某科自1986年9月-2001年9月共收治此类肿瘤10例进行了报告。
青少年硬化性小细胞性恶性肿瘤是近10年来逐步认识的一种新的病种,现报告两例如下:青少年硬化性小细胞恶性肿瘤又称为腹腔内纤维组织增生性小细胞肿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本病多见于青春期和年轻成人,男性多见。临床表现为腹部肿块、腹痛、腹胀、便秘、小肠或输尿管阻塞和腹水等。
神经母细胞瘤(NB)是小儿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儿童恶性肿瘤的7-14%,其发病率仅次于白血病和淋巴瘤居第三位,由于临床表现复杂,诊断方法欠敏感,容易造成误诊,某院自1975年至2001年共收治20例,均为Ⅳ期,现对其临床表现、早期诊断、误诊原因及预后分析进行了介绍。
某院7年间共收治神经母细胞瘤60例,其中颈神经母细胞瘤3例。3例患儿中男2例,女1例,年龄在7/12岁-2 1/12岁,病史1周-1月。颈部肿块均为家长偶然发现,均抗炎治疗无效来诊。人院体检:3例颈部肿块3cm x 3cm~5cm x 5cm,质硬,无压疼。例1除颈部肿块外,还可见领下淋巴结肿大。例2无其他阳性发现。例3伴同侧颅骨转移及颈交感神经压迫症状。3例Hb90-74g/1,胸片及腹部B超均
随着恶性肿瘤复发和转移机制的明确和治疗实践的日益丰富,认为术后复发和转移不可治和医师治疗积极性较低的概念已被摒弃,对小儿恶性肿瘤术后复发和转移的积极治疗,仍有相当部分可达到临床治愈、长期生存的疗效。本文总结某院1999年1月一2002年6月间41例小儿恶性实体肿瘤术后复发与转移的治疗结果,重点探讨影响因素和治疗方法。
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是小儿肝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综合国内外报告可见目前各个单位的治疗方案不尽相同,而且治疗效果也不尽人意。本例患儿虽然年龄小、肿瘤大,治疗比较棘手,但是我们按照HB-siope3的指导原则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为患儿制定了术前介入化疗、手术根治、术后化疗的严格方案,目前术后随访近8个月,患儿生长发育良好,无肿瘤复发,治疗效果良好。本文回顾本例治疗过程,提出了几点
本文对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PNET)的2例临床病例进行了讨论: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PNET)属胚胎性神经上皮肿瘤,是婴幼儿和儿童中出现的呈髓母细胞瘤样组织学改变并易于发生沿中枢神经系统播散的一类大脑肿瘤。例1原诊为神经母细胞瘤,经化疗后好转,手术切除纵隔肿物后未化疗,颅内肿物又复发,经病理确诊为PNET,推测颅内肿物是原发灶,有淋巴结转移,是否转移至纵隔呈良性改变?例2是腹膜后肿物,生长速度快。P
小儿腺泡状软组织肉瘤临床少见,近10年中笔者仅收治2例。现结合病例分析就此进行报告,并介绍了手术治疗体会。
颅内生殖细胞瘤好发于松果体区和鞍上,而发生于基底节和丘脑者少见。该类肿瘤源自胚胎发生的最初数周内移行的原始退化的生殖细胞,而其生物学特性与性腺生殖细胞肿瘤亦大致相似。发生在松果体区的旧称“松果体瘤”,出现在鞍上等部位的则称“异位松果体瘤”,现在已摒弃旧称。本文报道1997年至2002年收治颅内生殖细胞瘤11例,并就治疗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