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立医院2002~2006年新的和严重的ADR报告分析

来源 :第一届中国药物警戒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400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新的和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方法:对该院2002年~2006年医务人员自愿呈报的新的(包括新的一般的和新的严重的)和严重的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5年共收到新的和严重的ADR报告586份,占报告总数33.56%,其中新的ADR报告数为349份,占19.99%,严重的ADR报告数为237份,占13.57%。5年间两类报告数均呈上升趋势。引发新的和严重的ADR多为1种可疑药品;可疑药品中抗感染药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抗肿瘤药。新的和严重的ADR涉及最多是皮肤及附件,次之为循环系统。新的ADR中部分可疑药品临床表现外源数据库已有报道,同质文献比>0,但大多数临床表现为首次报道,同质文献比=O。严重ADR主要导致患者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次之为对生命有危险并能够导致人体永久的或显著的伤残。结论:积极关注新的ADR,重视严重的ADR,以避免严重的ADR重复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紫杉醇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应用。方法:对应用紫杉醇注射液治疗的100例中晚期癌症患者进行不良反应统计。结果:100例中晚期癌症患者应用紫杉醇注射液的毒副反应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脱发,多为I~II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大多均可逆转。结论:紫杉醇注射液用于治疗中晚期癌症有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采用针对性治疗多数可逆。
目的:通过对土家族地区某三甲医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调查分析,了解该地区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查某三甲医院2006年10月至2007年9月门诊处方共12000张,进行审核、统计、分析。结果:门诊处方中抗菌药物使用率47.5%,联合用药率20.2%,主要用药途径是静脉滴注,使用通用名处方占62.9%,处方平均用药2.4种,平均处方费用105.14元,处方合格
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基本药物制度在保障各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合理用药、医药体制改革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工作,制定了基本药物目录与相关政策措施。本文通过介绍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现状以及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基本药物目录应起的作用和推广应用基本药物目录的措施及建立基本药物制度的对策。
本文主要是结合药品再评价的实际工作对药品再评价相关概念进行辨析,说明了各个阶段药品再评价的过程,进一步阐明药品再评价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推进药品再评价制度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国家药品监管部门在成立之初就开始起草《药品再评价管理办法》,从1999年到2007年8年时间,《药品再评价管理办法》数易其稿,至今仍在一些基本观点方面存在较大分歧,本文拟另辟蹊径,从与《注册管理办法》比较的角度谈谈对《药品再评价管理办法》的一些浅见,与大家分享,供大家批评,并希望对法规起草开拓思路有所帮助。
马鞍山市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开始于2003年,2004年成立了ADR监测小组,采用由医生、护士、药师等医务人员报告ADR病例,及时填写ADR报告表,由药剂科临床药师负责收集、院ADR监测小组汇报。已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在线呈报系统,在网上及时呈报ADR报表。至今累计上报不良反应两百多例,本文总结工作体会如下:1.医院领导重视支持。2.要加强宣传力度。3.要建立激励机制。4.要发挥临
目的:了解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本院2006年3月至2007年9月收集到的207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药物种类、临床表现及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7例ADR报告涉及12大类药物,其中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所占比例最大。静脉给药产生的ADR占57.97%。不良反应的种类以皮肤损害最多,其次分别为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反应。结论:开展ADR监测工作是
目的:对2007年1至6月湖南省报告的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进行汇总、分析,为清开灵注射液上市后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湖南省2007年1月至6月报告的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对其一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评价。结果:2007年1至6月湖南省共报告了77例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其中小于12岁的29,占37.7%,50岁以上的21例,占27.3%;严
目的:通过对124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为临床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安庆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6年收集到的124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在124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中,以双黄连注射剂的病例报告最多,不良反应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结论:亟需对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临床使用时要严密监测其不良反应,合理使用。
目的:了解本市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带来的危害,为临床用药提供警示。方法:对本市收集到的674例ADR病例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涉及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共有209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品占首位,其次为中药制剂;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口服为主;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反应,其次为消化系统反应。结论:应合理使用抗菌药品,继续加强对国家通报品种及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