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联聚乙烯电缆料杂质高速扫描形貌测量技术研究

来源 :第十一届全国工程电介质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aly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高压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料纯净度检测的问题,研制了高速扫描形貌测量系统。系统采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芯片控制高速A/D采集CCD数据,根据动态阈值提取杂质数据并进行封装处理,然后通过USB2.0总线传输至上位机进行分析、记录和杂质形貌重建.实验表明,此系统测量实时准确,杂质形貌恢复完好。适用于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料的杂质检测。
其他文献
研制了一套基于脉冲电流法的便携式电流互感器局部放电在线检测系统。硬件上对两同相CT接地线以10MHz采样率连续采集5个工频周期信号,并通过无线方式传输至上位机;上位机软件采用频域阈值法和小波阈值法分别滤除周期性窄带干扰和白噪声,并通过极性鉴别去除外部脉冲性干扰,从而得到局部放电信号.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通过双溶液共混法制备的纳米BaTiO3/低密度聚乙烯复合电介质材料慢极化的特性,采用hamon算法将电流数据进行傅立叶变换,把时域变换到频域进而得到损耗因数的频谱,比较不同温度、不同场强和不同含量下的频谱曲线,分析温度、场强对复合介质的慢极化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无机纳米BaTiO3/LDPE复合材料的慢极化强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升高;随着场强的升高而降低.
本文主要研究了通过双溶液共混法制备的纳米银/低密度聚乙烯复合介质的强场电导特性。对不同掺杂浓度的纳米银/低密度聚乙烯复合介质在303K和333K温度点的强场电导特性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经本文中工艺方法处理的纯聚乙烯和含有纳米银的复合介质的强场电导不符合空间电荷限制电流和Poole-Frenkel效应。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含纳米银的复合介质的强场电导类似于Schottky效应,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出的跳跃
通过双溶液共混法制备纳米氧化硅(Nano-SiOx)/低密度聚乙烯(LDPE)和微米二氧化硅(Micro-SiO2)/LDPE复合介质.采用时域法对复合介质的界面极化特性进行测量分析。采用电流计KEITHLEY 6517A采集试样在2×106~2×107V/m的直流场强预压后的放电曲线,将随时间变化的电流数据进行傅立叶变化从而可以得到ε-ε∞和ε"在低频部分的值。研究复合介质的损耗发现,随着电场的
利用分子模拟技术可以有效地确定晶体微观结构参数。然而对于陶瓷材料而言,通过分子模拟确定结构则非常困难。本文利用原子占有率和虚拟晶体两种建模方法,对于Bi1.5Zn1Nb1、5-xTaxO7(BZNT)焦绿石陶瓷材料进行微观结构建模研究。利用第一性原理几何优化,得到这两种建模结构的稳定结构。通过对微观结构和光学特性的分析,最终得到BZNT陶瓷结构的准确结构参数。并发现虚拟晶体建模方法较为适用类似于B
采用原位分散聚合法制备了聚酰亚胺/介孔二氧化硅(MCM-41)复合材料。利用XRD和TEM观察到MCM-41粒子规整的六方立体结构,通过SEM研究了MCM-41粒子在聚酰亚胺基体中的分散状态,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MCM-41粒子添加量对该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I复合薄膜的体积电阻率和介电强度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MCM-41含量3w%时体积电阻率提高了一个数量级,由2.8×1014MV/
本文以泸州110kV玄石线为例,详细介绍了如何选取氧化锌避雷器架设位置以最大限度提高输电线路的耐雷水平方法。首先,通过分析线路杆塔参数和地势,找出需要进行重点防护的地区.然后通过理论分析和电磁暂态仿真,比较不同安装方式下避雷器的防雷效果。通过对玄石线110kV输电线路耐雷水平的仿真分析,得出只要在特定的区段合理地安装线路避雷器,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输电线路的耐雷水平,使之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
高压储能电容器是脉冲功率系统中关键器件之一.工作中电容器内部绝缘材料承受很高的电场强度,易发生击穿,影响系统的工作可靠性。如果能够准确判断电容器的老化进程,对储能电容器以及整个系统的工作可靠性有很大的提高。本文中电容器经工作条件下老化后,置于直流电压下测试局部放电,将得到的信号进行统计分析。试验中发现最大放电量qmax、平均放电量qn随老化呈现一定上升趋势,平均放电重复率n/t随老化有先增大后减小
研究了不同电压等级交联聚乙烯高压电缆绝缘试样中内外侧电树枝的引发与生长特性。发现在同样的工频正弦电场下,66 kV电缆绝缘内侧的电树枝形状呈现多样化,平均生长速度较快;外侧绝缘中的电树枝形状单一,生长速度缓慢.而110kV和500kV电缆绝缘中电树枝形状单一,生长速度缓慢.分析研究表明超净料的使用和生产工艺是影响高压XLPE电缆绝缘试样的内外侧电树枝结构的关键因素.进而提出,解决110kV及以上电
界面通常对复合绝缘系统的性能影响较大。本文研究了含针电极的聚乙烯薄膜和玻璃片组成的绝缘系统在频率为50 Hz至90 kHz范围内的交流电压作用下电树老化引起的击穿现象。结果表明,高频下的击穿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聚乙烯薄膜中电树枝的引发和生长;2)沿聚乙烯和玻璃界面的滑闪放电;3)流注发展穿过玻璃片;4)地电极反流注起始并沿击穿通道向针电极发展,之后电弧贯穿整个通道完成击穿.